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教育

花蓮教育

2016-10-26
霸凌事件當事人處遇 學者談和解會談之認識與操作
宜昌國中舉辦校園霸凌防治研習
分享至


 

記者李婕妤/報導 
  宜昌國中輔導室日前辦理花蓮縣一○五年度友善校園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校園自我傷害防治-霸凌事件當事人處遇:和解會談之認識與操作教師增能研習」,邀請台北大學犯罪防治系「橄欖枝中心」帶領課程,引進一套衝突的解決方法~和解會談,吸引全縣近六十位國中小教師參加。(上圖) 
  一整天的課程在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所長周愫嫻、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林育聖、新北市立鶯歌國中教務處主任林民程,以及臺北大學橄欖枝中心四位助理協助下,從正向管教與受凌學生的反應談起,以影片導入來解析修復式和解會談操作程序,到如何以修復式和解會談處理霸凌事件的實際操作演練,讓與會教師受益無窮。 
研習中指出,近年來,校園中頻繁的衝突與霸凌事件,讓師生家長籠罩在不安恐懼中。面對衝突時,有些人選擇逃避,不去面對;有些人訴諸暴力;有些人選擇退讓隱忍;有些人選擇沈默,明哲保身。但這些都沒有辦法消除暴力,甚至助長了霸凌的文化。 
「關係修復」及「和解」概念 帶入霸凌處理 
當孩子在學校遇到類似事件時,學校最常處理模式大概都是請孩子們相互道歉、握手言和,但「道歉」的意義是什麼?道歉完事件就結束了嗎?霸凌就不存在了嗎?在零體罰的校園,身為校園中第一線的老師,如何處理相關事件是值得大家深思的問題。 
台北大學犯罪防治系「橄欖枝中心」引進一套衝突的解決方法~和解會談,將「關係的修復」及「和解」的概念帶入霸凌衝突的處理中。讓對立的霸凌者與受凌者有和平對話空間、向對方遞出橄欖枝(代表和解)。在傳統的隔離取向、個別輔導、家長介入干預主導之外,另闢一條恢復雙方關係與校園和平的道路。 
「修復式和解會談」(和解圈)主要是由老師(學校)提供一個對話平台,邀請事件當事人與相關人,給予談論與表達自我感受的機會,進而改善當事人之間的關係,修復校園衝突事件所造成的傷害與影響。 
透過這種方式,企圖讓犯事學生真正認知錯誤與願意承擔責任,避免重蹈覆轍;也讓受害學生透過對話釋放不安的情緒,提升內在的平衡感與復原力。 
會談過程著重在同理心的運用上,「和解圈」結果可能不是和解,不是關係的恢復,而是新關係建立,也可說是「關係重建圈」,鶯歌國中主任林民程最後以「這種會談過程本身就充滿著力量…」做結尾,期待更多教學現場的老師運用和解會談方式進行班級經營或處理學生間衝突事件;橄欖枝中心也提供有意進行「和解圈」操作的學校部分經費的補助,有意申請的學校可與該中心聯繫。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