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要聞

花蓮要聞

2016-10-27
大量進口低價陸砂 排擠東砂供應
徐榛蔚要求停止進口砂、提高河川疏濬能量 並籲維持礦權展延毋須二次環評規定
分享至


圖:立委徐榛蔚接受水泥上中下游產業員工陳情及砂石問題提出質詢。
 

記者田德財/報導 
立委徐榛蔚昨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針對礦權展延是否需經二次環評以及持續進口中國大陸砂石造成建築品質有安全疑慮等問題,向經濟部長李世光提出質詢。 
她首先拿出來自花蓮縣七十九個職業工會和近八千名相關產業人員的簽名陳情書,要部長瞭解礦業政策的改變單就花蓮水泥產業來說對民生經濟的衝擊有多大、層面有多廣。另外為活絡東台灣民生經濟起見,她還強烈要求經濟部要盡速推動建立砂石生產履歷,並訂立國砂國用的政策與法令,讓國人不管在居住或公共工程方面都能夠獲得優質的安全保障。 
徐榛蔚表示水泥產業是國家的基礎工業,更是民生及國防工業的基石。而水泥的原料是花東盛產的大理石礦,倘若礦權展延因二次環評遭到駁回,將會直接影響煉鋼、營建、運輸等產業,造成中下游加工端如水泥廠、預拌混泥土廠、水泥製品廠等全面停擺,進而讓使用端包含民間及公共工程,勢必面臨無料可用的窘境,不但會造成勞工失業的社會問題,更會影響國家民生經濟發展。她呼籲政府基於法律安定性和信賴保護原則,落實相關環保、水保、礦安法令的管理和稽查,應該維持現行礦權展延毋須二次環評的現行規定。 
徐榛蔚另援引經濟部砂石開發供應政策評估報告書內容,指出國內每年約有七千二百萬噸的砂石總需求量,其中每年約有一千五百萬公噸中國進口砂石,要用來填補需求缺口。 
可是花東河岸邊明明有堆積如山的疏濬砂石可供使用,但經濟部卻大玩兩面手法,一面說砂石是戰略物資,不能完全受中國掌控,應以國內生產為主、進口為輔,主張應限制進口;而另一方面又稱是因為國產砂石供應量不足,所以必須仰賴進口。其結果就是讓進口低價中國砂石的商人從中獲利,卻使花東逾半的優質砂石場關門倒閉,間接也犧牲國人使用優質砂石的權益。 
徐榛蔚說台灣河川裡的砂石,每年總沖刷入海量為五千萬到一億噸,對照台灣占全球陸地面積的0.02%,沖刷量可說是全球第一。就以花蓮縣境內的河川為例,如果不定時疏濬,每當雨季來臨,淤淺的河道將導致大水橫流,危及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在河道旁常可見到堆積如山的河砂,但經濟部卻任其流入大海,反而還進口中國砂石。 
為此徐榛蔚要求,如果水利署能提高河川疏濬能量,在疏濬河砂足以應付國內需求的前提下,經濟部應立即停止進口砂石。而且在此之前,經濟部應先將現今花東砂石出口的專案審查制改為報備制,活化利用這東台灣珍貴的天然資源,不要讓低價品質堪慮的中國砂石來台,減損國人對建築安全的要求,甚至讓其衝擊到國內經濟民生或國防工業的發展。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