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議晨/報導
曾罹患腦中風的高先生,住院治療期間,花蓮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賴建宏,利用中醫針灸輔助治療,縮短復原時間,順利讓高先生恢復正常意識,減少腦中風帶來的暈眩感。賴建宏說,腦血管意外患者,特別是中風急性期、恢復期的患者,採取針刺治療時間越早,治療成效越好,不僅復原效果佳,且可避免再次中風的危險。
賴建宏說,針灸治療方式主要以頭針配合醒腦開竅法、體針針刺法,改善中風急性期、恢復期患者的神智、語言以及肢體運動狀態。以持續昏迷的患者而言,是採針刺醒腦開竅的穴位為主,如果是意識清醒的患者,有手足麻木、吞嚥言語困難等問題,則會多採用肢體的穴位,透過針刺,幫助運動及感覺障礙的病人早日恢復正常的功能。
十一月七日進入「立冬」節氣,氣候忽冷忽熱,賴建宏也提醒年齡六十五歲以上,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病史的民眾,注意心血管系統的疾病,甚至二次中風的問題。
他指出,再次中風非常常見,許多中風病患從沒想到自己可能會二次中風。根據統計,有腦中風病史者,五年內二次中風比率高達四成,死亡率則達二成五,復發患者肢體殘障也較上次中風來的嚴重。診間裡求診的中風病人,就有不少求診患者是二度中風。
他說,接受針灸治療的病患,可以降低再次中風的風險,效果並不輸給藥物治療;所以病患如果可以配合針灸治療,除了症狀大多都能獲得改善之外,更能預防再次中風。
除了針灸治療,中醫藥的治療效果也扮演重要角色。花蓮醫院中醫師梁志淮解釋,適當使用「地黃飲子」對於中風的患者相當有幫助。
至於坊間廣泛流傳秘方如「補陽還五湯」等,梁志淮說明,雖然補陽還五湯對於梗塞性中風常有很好的療效,但是對於大面積的中風及出血性中風,濫用補陽還五湯反而可能增加腦部出血的機率,相當危險,因此還是需要專業醫師的判斷,才能給予正確的治療。
賴建宏強調,如果突然出現顏面肌肉或肢體無力、無法清楚言語等症狀,不要慌張,也不要亂吃藥,應馬上送到大醫院急診,如果不幸罹患腦中風疾病,等待生命徵象穩定後,進入復健過程,可透過西醫治療輔以中醫的針灸及藥物療法,不僅復原效果佳,也可避免再次中風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