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道田/報導
今年七月以來,歷經多次風災水患,讓台東鄉親飽受苦難,地方鄉親抱怨,中央長期忽視台東,災後復建牛步化等問題,因此財團法人寶桑教育基金會為了台東的未來的發展,並希望解決台東鄉親的困擾,並探討如何解決,於十月二十五日在藝文中心演藝廳舉辦第二場次「未來台東論壇」,以從防災救災談未來台東重建之路為主題。
論壇由寶桑教育基金會饒慶鈴董事長主持,邀請到農委會水保局台東分局王志輝分局長、章正輝議員、林琮翰議員、張全馨嵐議員、台東知本里長馬捷、台東縣政府建設處長吳慶榮等貴賓共同探討「從防災救災談未來台東重建之路」,該議題是台東許多鄉親關心的議題,高美珠議員、議會秘書長陳劍賢、四維里里長楊耀乾及多位民眾都參與這場世紀論壇。
探討五項議題
第二場次「未來台東論壇」探討議題包括:一.逢災成孤島-從最近連續天災,談台東未來發展的困境。二.在風災雨災過後,各位如何評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作為?三.從災難中學習-中央和地方權責機關,如何面對破碎家園、如何幫助與天爭命的人民?四.「台灣防災救災總署」-探討成立國家級「防災、救災和災後重建」專業指揮系統的可能性?五.結論:台東要如何面對未來重建路上的各種挑戰?等等議題,希望從各方的意見找尋最佳的解決方案。
成立救災總署
饒慶鈴董事長(圖:記者蕭道田/攝)表示,近年來受到地球暖化,極端的天氣變化,世界各地的災難頻傳,台東這次受到重大的災損,舉辦論壇不是要責備「政府」,而是要找出問題,從問題中找尋答案,再找尋可行的方案,來解決台東鄉親的問題,進而成立專業的專責的機構,來防災、救災,她強調,面對未來不同層面的災難,政府應該成立「防災、救災總署」成為一個常設地機構,編列預算聘請專家,從日常生活中培養防災觀念,一旦發生重大災難,由「救災總署」全權指揮,如此才能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交通是台東命脈
林琮翰議員(圖:記者蕭道田/攝)表示,「交通是台東對外的命脈」,台東要發展首要在交通,讓台東成為「孤島」,問題也在交通,但是因為台東的人口少,因此中央長期忽視台東,加上台東的財政困難,沒有中央的支持要建設交通十分困難,希望中央從這次的連續風災造成台灣各地嚴重災情的經驗,中央應該協助地方整合救災,如此面對未來的災難才能將損害降低,讓民眾感受中央執政的能力。
防災機制要改變
論壇中唯一的中央官員農委會水保局台東分局王志輝分局長(圖:記者蕭道田/攝)表示,全球暖化,造成極端的氣候變遷,以往防災機制可能要有所改變,才能因應未來各重的災難發生,他認為,成立「救災總署」的概念應該要像醫院的「急診室」,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要有一個整合的單位做最緊急的處理,才不至在救災過程中亂了陣腳。
恢復交通順暢
台東縣政府建設處長吳慶榮(圖:記者蕭道田/攝)表示,近期台東遭受尼伯特、莫蘭蒂等颱風侵襲,造成台東道路嚴重受創,在省道部分,台九、十一、廿、廿三線多處邊坡土石流失、路基掏空或坍方,縣道部分一九七、一九四及東六十四、六十七、六十八、四十、卅六線等等都出現大小災情,建設處於災後儘速恢復交通的順暢,未來的修復已向中央呈報爭取災修經費。
利稻擺脫孤島
來自海端鄉的張全馨嵐議員(圖:記者蕭道田/攝)說,南橫的利稻村民當孤島村民已經很久了。
其實聚落是安全的,村民也不希望遷村。
問題在於連外道路,南橫部分路段容易坍方,但公路單位都只會搶通,治標不治本。
擺脫孤島最好的路,就是找安全的替代道路。
大型救災機具
台東知本里長馬捷(圖:記者蕭道田/攝)認為,台東天然地形狹長,往南往北都只靠台九線,一旦坍方或路基流失,道路就中斷,這種情況,只有靠迅速搶救才能避免陷入孤島,特別需要大型救災機具。他強調,尼伯特災後,全國很多縣市前來支援救災,各式大型機具,都是台東沒有的!台東地很大,但人口少,獲分配的財源很少,根本買不起這些動輒數百萬,甚至千萬的機具,希望中央能正視這個問題,配予台東大型救災機具,提高救災效率。
救災政治放一邊
章正輝議員(圖:記者蕭道田/攝)強調,這次透過風災來檢視台東的地形、地貌,因為台東天然地形狹長,因此遇到災難很容易形成「孤島」,這也造成台東發展不易,他說,「交通是建設之母」,中央應該多關注台東,但這幾次的風災中央對台東的關注,讓人民感受「覺得不足」,他認為,救災要不分你我,「政治應該放一邊」,而且要從社區部落開始,深植防災、救災的知識與觀念,在地方機構備妥大型機具,以備不時之需,中央在橫向的聯繫上要有效率,用專業來救災,如此才符合人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