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婕妤/報導
鑄強國小附設幼兒園結合教學活動,昨天上午在師長的帶領下,前往花蓮市農會碾米廠進行「稻米文化的體驗活動」。(左圖)在市農會生鮮處理中心吳美玲帶領下,八十多位師生、家長們不但參觀了碾米廠、認識碾米機器,讓孩子們也親自操作碾米機,瞭解到從收成的稻米到包裝的作業流程,最後如何成為家中電鍋、餐桌上的米飯。師長也藉此機會教育,要孩童們要愛護辛苦耕作的農民,不要忘記要多吃米飯,更要珍惜每一粒米的得來不易。
為了迎接這些小小訪客的到來,花蓮市農會的推廣人員們前兩天便開始準備各項活動需要的材料與課程。上午則安排孩童們前往傳統農具體驗區,認識農村社會的早期農業器具;也實地到碾米廠,參觀碾米設備機器,並進行「DIY碾米體驗」,親自操作機器。
許多幼兒園的孩童將手中的稻穀,放入碾米機中,見識到短短的幾分鐘,稻穀便從糙米到精米的過程,孩子們也好奇用手碰觸白米,感受糙米與精米的差異。
此外,花蓮市農會也安排「米食DIY」活動,教導大家製作糬,許多孩子第一次動手作糬,開心不停的用手搓、捏、敲、打糬,再將綠豆餡和紅豆餡包在糬皮中,最後灑上花生粉或椰子粉,享受動手玩米食的樂趣。
鑄強國小校長孫月眉表示,希望藉由參觀與體驗讓幼兒更加珍惜米食的珍貴。很感謝這次市農會的大力協助,讓孩子們走出校外,上了一堂珍貴的米食文化之旅,瞭解當每天吃的米是怎麼來的,進而能夠愛惜食物,讓米食文化深植孩子們的心中,也讓這次的戶外教學別具意義。
吳美玲表示,市農會提供稻米體驗教學與米食DIY活動多年,讓平日缺乏和農業接觸、親近的孩子,能夠有機會瞭解到在地的稻米文化,一方面也提供促進親子同樂的機會,並可認識花蓮的無毒、有機農業,推廣花蓮地區的優質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