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吉安鄉公所舉辦客家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閹雞比賽,昨天在永興村伯公廟前廣場舉行,許多阿公阿嬤帶著養一年的閹雞到現場,非常熟練抓著寶貝雞隻,過磅秤體重;只要一不小心,沒抓穩,肥嘟嘟的閹雞就噗哧噗哧,拍著翅膀跑走了,雞飛人忙的現場,充滿在地客家常民生活的溫馨與樂趣。吉安鄉公所表示,參賽八十隻閹雞中,由吉安村劉世欽飼養重達十七斤十二兩四的閹雞拔得頭籌,這次活動所有得獎飼主,將在今天五穀宮圓福祭祀,由吉安鄉長黃馨親自頒獎。
昨天一早鄉長黃馨,就前往永興伯公廟與鄉親同樂,客家委員潘乾鑑、議長賴進坤特助楊敏全、鄉民代表高德安、劉靜文、蘇文將、黃志源辦公室主任詹益萬、永興村長陳源忠、稻香村長鄧桂英、宜昌村長夫人鍾雪香、永興伯公廟主委李金福、永興老人會理事長劉世祿、客家諮詢委員及客家文化服務隊等,大家都前往現場共同參與地方文化活動。
代表客家人敬天謝神的心意
在客家庄的民間信仰習俗中,農曆十月十五日為圓福感謝上蒼天神福澤,庇佑百姓、五穀豐收,會以閹雞為敬祀之奉品,這種習俗蔚成客庄信仰,展現客家人在年終時敬天、感恩並保佑來年平安得意。鄉公所說,從民國九十三年開始,每年均辦理閹雞比賽,代表客家人敬天謝神的心意,同時也蘊含客家傳統文化的推廣與保存意義,藉由活動讓年輕朋友,能認識傳統客家文化,也讓民眾重溫傳統客家習俗。
不再只有阿公阿嬤
象徵客家文化已開始落實傳承
參與閹雞比賽的民眾,一早騎著摩特車或開著小貨車,載著平常不輕易看見的大閹雞到現場。許多鄉親都紛紛表示,今年場面相當壯觀,很難得看到每隻肥嘟嘟的閹雞,在排隊秤重。鄉公所也說,鄉親養閹雞參加比賽者,一年比一年多,現場不再只有阿公阿嬤著帶著閹雞來比賽,也看見許多年輕一輩的飼主,這象徵著客家文化,已經開始在落實傳承了。
由於關係比賽的名次,每位參賽飼主在磅秤前仔細打量,也無不斤斤計較,有的閹雞受到驚嚇以至於挫屎,飼主都流露出心疼的表情,深怕少了一兩就輸了比賽;去年閹雞重量十五斤十兩三贏得冠軍,今年則是十七斤十二兩四,明顯超越去年紀錄。
八十三歲的冠軍飼主劉世欽表示,退休後以務農為興趣,平時種菜、養雞、養鴨等,每年都報名參賽,曾榮獲第二名。他說,憑著先前的經驗,用耐心與愛心飼養這隻閹雞八個多月,很開心獲得第一名殊榮。
黃馨表示,自上任後積極透過客家建設及語言,讓文化在村落裡潛移默化、向下紮根,今年再度獲得客委會肯定,爭取到縱谷客家第一庄第三期工程,在吉安鄉公所團隊積極爭取下,獲得客委會一千七百萬元經費補助,期打造全鄉客家示範村庄,感謝中央與地方共同攜手推動客家文化,未來會於村、社區內召開地方說明會,希望能帶動地方休閒及觀光特色發展。
由於農業時代的客家聚落,每年都會舉辦閹雞大賽。黃馨說,隨著時代發展,這項傳統祭典雖然逐漸式微,但在吉安鄉稻香與永興村,每年秋收之後仍會舉辦閹雞比賽,獲得民眾熱烈的回響,希望透過這項有意義的活動,呈現出客家人對文化及土地的情感及感恩不忘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