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農委會農糧署東區分署表示,為增進農田地力,兼顧農業生產與農田生態環境平衡,鼓勵農民利用二期稻作收割後,在冬季休閒期,種植綠肥作物,不僅可達到增加地力,更可美化農村景觀,營造明年賞花海美景等多重效益。東區分署說,今(一○五)年度在花蓮縣、臺東縣,共推廣油菜綠肥有七千九百公頃,農友可向各地農會免費申領綠肥種子。
農田種綠肥,少用肥料減成本。東區分署表示,利用農田休耕,或休閒期間種植綠肥作物,並適時翻耕,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及生物性、增加有機物質含量,並可抑制雜草生長,減少使用化學肥料,降低用肥成本,維持好收成,營造友善環境。
鼓勵農民在冬季農田休閒期,種植油菜等綠肥作物,綠肥種子業已送達各鄉鎮市農會,農友可前往領取,並將種子撒播田間。東區分署提醒,農友可依前作物栽培收穫期程,配合撒播綠肥種子,如為二期稻作,可在割稻前三天,將油菜種子與適量砂或堆肥混合,均勻撒播田間,則水稻收穫時,利用聯合收穫機,將稻草切細後敷蓋,可提昇發芽率。
農糧署東區分署表示,為提高綠肥種子萌發均勻度,讓農田景觀更為美化,今年規劃在花東縱谷玉里、富里、池上、關山及鹿野等稻米主產區,辦理大面積集中撒播作業,農友要把握最佳播撒期,共同締造花海壯觀美景,提升休閒農村觀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