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台東新聞

台東新聞

2016-11-15
環團推動垃圾減半 底渣不進台東
反對垃圾換底渣
分享至


圖: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在縣議會召開「垃圾處理互惠機制及底渣再生粒料使用」說明會。(記者吳宏聲/攝)
 

記者吳宏聲/報導 
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昨天下午在縣議會召開「垃圾處理互惠機制及底渣再生粒料使用」說明會,荒野表示,「底渣再利用」管理失控爭議多,在環保署未從嚴訂好管理辦理及底渣檢驗標準前,實不宜將具有高度污染疑慮的底渣引進台東。 
所以建請台東縣府和縣議會共同推動「垃圾減半,底渣不進台東」政策。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表示,縣府日前與高雄市政府協議自明年一月一日起,將以代燒垃圾方式換回高雄「底渣再生粒料」,預計全年送出四萬噸垃圾,換回七、八萬噸底渣再生粒料,用於公共工程中。 
已被點名工程包括太平溪路堤共構、富岡碼頭填土擴建、知本溫泉右岸工程和捷地爾基地墊高等四項工程,不知八萬噸底渣還將用於何處? 
底渣是家戶垃圾經焚化處理、高溫燒結後所產生的不可燃物,主要成份包括金屬類、玻璃類、陶瓷類及其他類物質所組成。 
燃燒一噸的垃圾,約產生七分之一噸的底渣,台東與高雄協議的「互惠原則」,以一噸垃圾換一點八噸底渣,等於是換回十二倍本縣垃圾燒熔的底渣。 
底渣再利用法令過於寬鬆 管理失控 造假濫倒嚴重儘管台東縣環保局宣稱「底渣再生粒料」具有國家安全保證,但過去西部經驗已經證明,底渣再處理物重金屬、戴奧辛和多氯聯苯等有毒物含量仍高。 
有臭味、高鹼性、易脆裂、易吸水變形,會滲出氯鹽等缺點,所以許多公共工程寧可被罰,也不用底渣。再加上已處理過底渣被當成一般廢棄物而非事業廢棄物,更助長亂倒底渣歪風,嚴重污染農地魚塭,爭議不斷。 
九月,才剛發生焚化爐底渣再處理知名大廠映誠公司負責人因詐欺等罪被收押,映誠處理底渣,全台佔量三分之一,卻不斷發生造假、濫倒、濫埋的案件,可見底渣再利用問題嚴重性。 
目前,底渣再生粒料」已見品質不佳、把關不確實、棄置罰則過低和問題底渣無再回收賠償機制等四大問題,問題出在底渣再利用法令過於寬鬆,立法委員已要求環保署修法從嚴管制底渣。 
在底渣爭議敏感時刻,以農漁牧業為主的台東,實不宜貿然將具有高度污染疑慮的底渣引進台東,用於公共工程。 
台東垃圾問題如何解決?重啟焚化爐?增設掩埋場?還是再找代燒、污染別縣?去年台東縣資源回收率居全台最後一名,僅三成八,遠低於四成五的平均值,落實分類尚具有很大空間。 
台東全縣日產垃圾約一百一十噸,送高雄焚燒五十噸,假如台東能推動垃圾減半,或許能免去換不安全底渣回台東風險。 
環保局不應獨自承擔台東垃圾問題,獎勵性減量政策亦證明成效有限,垃圾危機正是要求台東民眾面對「改變行為、垃圾減量」的轉機,特別是台東市產生垃圾最多,分類最差。 
荒野台東分會等民間團體希望能拋磚引玉,全面推動台東垃圾減半運動,陳請台東縣政府和台東縣議會透過地方立法及公共行政,在政策、立法、教育和宣導上強制落實分類、垃圾減量,也希望邀請民間發想減廢百招、減廢觀光、推動垃圾減半,從我做起運動。 
他們籲請台東民眾,別再想把垃圾問題,轉嫁高雄,自己的垃圾,自己面對,希望推動官方與民間共同合作,荒野也提出四項訴求。 
包括在環保署未從嚴修法管制底渣前,反對台東公共工程使用底渣、地方立法祭出重賞重罰落實分類垃圾減半、邀請民間發想「減廢百招」、「減廢觀光」、落實「垃圾減半,從我做起」運動。 
未來無論重啟焚化爐或增設掩埋場,應嚴格監管充分推動社會對話、落實民眾知情同意權。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