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盈貞/報導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水保局台東分局整合跨部門資源,將原鄉部落紅藜帶入史前館,昨日於史前館舉辦「紅藜地景體驗」活動,除介紹紅藜地景,史博館副館長林志興、水保局分局長王志輝,與青荳芽幼兒園的小小農夫共同種下紅藜苗,期藉此推廣「臺灣藜」,並整合文化、產業與觀光的旅遊模式。
打造紅藜可食地景
史前館將景觀花園打造成紅藜可食地景,讓民眾來到史前館,即可擁有知性、感性與多元文化內涵的多重體驗。林志興與王志輝在活動中穿上代表史前與當代的服飾與工具,戴上斗笠、穿袖套,拿石鋤,與青荳芽幼兒園的小小農夫共同種下紅藜苗,為紅藜地景活動開啟序幕。
史前即有農耕技術
林志興說,史前時代從石鋤、石刀與石鐮等工具的遺留,可以推測史前即有農耕技術,從文物遺留知道曾種植稻米、小米等作物。史前館展示主題以自然、史前、南島為範疇,紅藜與原住民族更是息息相關,因此透過紅藜地景打造,期讓民眾更認識並愛護臺灣的自然與人文環境。
紅藜產業多元發展
王志輝表示,為營造全民幸福農村、打造農村安居樂業的環境,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推動「農村再生結合產業發展」跨域合作示範計畫,期吸引民眾觀光旅遊與消費,提升部落紅藜農戶之實質經濟收益,創造紅藜產業多元發展。王志輝說,明年會把紅藜產業視為重要任務之一,協助南迴地區原鄉部落紅藜產業發展,打造「台東紅藜」市場品牌,進而厚植農村自主發展與活化再生基礎。
浪漫紅毯花海大賞
史博館規劃明年農曆春節期間推出「藜不開你:又見台東紅藜紅、浪漫紅毯花海大賞」系列活動,透過紅地毯地景搭配展示、活動、田間體驗與市集等,吸引民眾觀光旅遊與消費,讓更多民眾藉此認識「臺灣藜」,整合文化、產業與觀光的旅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