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陸客銳減,行政院將推出「三百億元專案優惠貸款」、「提供貸款紓困」、「擴大國內旅遊市場」及「稅捐減免」等四大措施;另外將研議是否對觀光飯店等提供減免房屋稅、地價稅,以協助業者渡難關;花蓮縣商會理事長張智欽說,這些政策仍是否救得了觀光「慘」業,他表示並不樂觀。
張智欽指出,政策都不切實際,業者要的是客源,不是貸款,至於貸款,銀行貸款又不是所有企業都能貸,如能貸不要還嗎?沒有客源企業拿什麼錢來還?貸款不需要擔保品抵押嗎?企業信用貸款最高額度為三百萬元,這三百萬元對大型企業,連發員工的薪資都不夠。沒有營業收入那還需繳納營業稅?寧願營業額高多繳稅。
張智欽表示,花蓮縣的觀光產業受創最重的是玉石藝品業,估計至少掉了八成五,也就是說,過去營業額一百萬元的,目前僅剩十五萬元,業者都實開交易發票,每二個月申報的營業稅,去年和今年同期相比,估計最高約減少一到一點五億的稅額,營業稅率是百分之五,可以計算出營業額有多大,陸客減少的衝擊,花蓮縣是全台最慘的地區。
至於政府提出的爭取其他地區的觀光客,張智欽認為,從業人員的養成教育要馬上轉變,因陸客與其他國家的旅客語言文化不同,陸客上門交易,直接用國語溝通,其他國家的觀光客,從業人員至少必需接受二、三個月的該國語言訓練,雖可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但這都需要時間,業者還能再熬過二、三個月嗎?
張智欽分析說,花蓮縣的玉石產業,分為「工廠」、「專賣店」及「工廠兼專賣店」三種型態,「專賣店」設備裝潢成本比「工廠」低,「工廠的」生產設備,動輒數千萬元,養成不易的技術員工比售貨員多數倍,陸客不來,工廠停工、解聘員工,設備變廢鐵,工廠變蚊子館,受創比任何產業都慘。
張智欽說,今年五月之後,花蓮縣的觀光產業會已開始陸續崩盤,已有業者求售房屋設備,今年十月後「斷崖式」的崩盤各地將出現,一年後,花蓮縣恐必哀鴻遍野,如何挽救觀光「慘」業,問題還是陸客的客源要恢復或與陸客量、 購買力相同的其他國家觀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