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國豐/報導
新政府今年起每年將投入四十三點廿二億,五年合計投入兩百一十六億元推動「原住民族教育五年中程計畫」,議員笛布斯‧顗賚昨天再度呼籲花蓮縣政府教育處應該儘速成立「原住民族教育科」,延攬專業人才,積極提出好計畫來爭取龐大的原住民族教育資源,她強調,縣府不應以爭取兩、三億而滿足,按照比例,花蓮有九萬原住民,占全國百分之十七,一年四十三億預算,起碼要爭取到六、七億元才行!
疾呼應立即成立「原住民族教育科」負責推動與研提計畫
議員笛布斯‧顗賚,長期關心原住民族權益與教育問題,笛布斯說,明年國教署將年全面啟動原民實驗教育,從原民實驗小學、國高中原民實驗班都有,每年預算估計有數千萬元,而且還會籌組各地或各族的課程發展中心,協助各校發展原民實驗教育;縣府應該重視並且正視新政府將全力兌現原住民轉型正義的相關政策與施政,最好教育處能立即成立「原住民族教育科」,有專責的單位與中央對口,配置足夠人力及經費來負責推動與研提計畫,才能爭取更多中央資源到花蓮嘉惠原住民學子。
縣府不應滿足於目前每年獲中央補助2、3億元
笛布斯急切表示,別的縣市都已經在進行的計畫,早在二○一三年便已質詢過原住民族的教育議題,依據「原教法」規定每年有約四十三億,就是百分之一點九的教育預算要做為原住民族教育的預算,而且這是每年都有的預算,做為全台灣原住民人口數最多的縣市,教育處原行處有沒有比較過?其他縣市跟花蓮縣各分配到的每年原民族教育預算是多少?
笛布斯說,這麼重要的經費,縣府教育處及原民處不應以目前的每年獲中央補助區區兩、三億元就滿足,只要提出好計畫,每年四十三億元預算,花蓮縣能夠爭取更多。
已有許多原民地區學校提出
「原住民族實驗學校」計畫需求
笛布斯說,原民會汪明輝副主委就說,民族教育就是原住民族體系裏所講的教育,也就是十六個民族裏必須要有一個適合自己的教育內容、教育體制、師資培育,他認為這是原住民族的教育權,跟原住民族自治是有關係的」。
教育部在二○一四年十一月通過實驗教育三法之後,不只有如華德福等另類教育躍躍欲試提出申請,也有許多原住民族地區學校提出「原住民族實驗學校」的計畫需求,盼能實踐原住民族教育權利,甚至有縣市教育局處主動輔導學校轉型,例如:屏東縣、台東縣、台中縣等七個縣市,反觀縣府這兩年在原住民族教育工作上,教育處、原民處的進度分別是如何?府內開了多少次會議?會議的內容有決定主辦單位是哪個處了嗎?教育處到底是那一科在負責原住民族教育?
提出九大議題 要求教育處、原民處儘速提出對策及計畫
笛布斯進一步提出九大議題,要求縣府教育處、原民處儘速提出對策及計畫:
一、對於原住民族教育及其相關的法律、規範、和政策實施計畫等的認識有多少?
二、對於目前其它縣市推動原住民族教育的發展情形知道多少?例如:屏東縣政府成立「原住民族課程發展中心」挹注每年至少五百萬經費,研發排灣族小學各學習領域教材;台中達觀國小於今年八月更名為泰雅族語的博烏瑪國小,並獲得教育部核定通過成為台灣第一所原住民族實驗小學。
三、目前教育處有哪些關於原住民族教育的政策?
四、關於本縣正在執行的原住民族教育方案有哪些,其成效為何?
五、能否區分教育部提升學力的民族教育計畫和文化回應式的課程教學之間的差別?
六、原行處在花東綜合計畫提出「原住民族實驗學校」的申請案,作為教育行政主關機關的教育處配合情形如何?
七、本縣過去兩年是否有學校或民間主動提出實踐原住民族教育的需求?
八、若有單位希望注入民間辦學的力量,以公辦民營的方式提出設置原住民族學校的營運計畫,並以活化現有已被裁併校(如鳳信國小)場域,教育處對此的態度為何?教育處有沒有相關辦法可以當作依據?辦學經費的分攤比例為何?是否能積極協助其辦學,並協助有意願調任且尚在本縣其它各校任職的老師到該校服務?
九、政府資源有限,但民間力量無限,對於當前已符合本縣裁併校標準的學校,是否歡迎民間投入以公辦民營的方式辦學,維持地方的教育權利並活化在地學校?例如:靜浦國小轉型成為公辦民營的阿美族華德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