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伶/文
鳳林鎮青農林沁怡,為幫先生圓一個「養臺灣黑山羊」的夢,民國一○一年夫唱婦隨,放棄北部工作,在沒有農業經驗,家人也沒有任何人有農業背景的情況下,夫妻二人來到花蓮縣鳳林鎮買八分地,開始「牧場與農場」的生活。
「全力支持先生採有機方式養黑山羊,他養羊,我的農場就種養羊所需的有機牧草」,林沁怡說「雖貸款已破千萬,但牧場與農場,已朝向收入固定並穩定發展,雖很辛苦,但我們不後悔,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很幸福」。
因先生想做有機牧場,但動物慣用飼料常含有基改作物,且進口有機飼料貴,因此決定經營有機農場,自己種飼料原料。林沁怡說,剛開始買八分地,並在鳳榮地區農會協助下,經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小地主大專業農的政策,已承租近二十二公頃土地,明年預計達三十公頃。
農場目前種植面積規劃有機轉型期牧草與有機轉型期青割玉米各十公頃,有機轉型期雜糧包括小麥、蕎麥、黃豆各種三分地,芝麻則種一分地,另還有種玉米、南瓜、蔬菜、香料類等。
務農前,在中研院擔任基因作物的研究助理工作,加上大學念的是植物科系,但對農作栽種最缺乏的就是「田間實務經驗不足」。她說,東部氣候與西部有很大的差異,那一種作物適合栽種,及作物栽種過程的調整適應等都需要學習,由於初期經驗不足,收穫有限。
剛開始收入不穩定,現在短期與季節性農作,如玉米、南瓜,已有穩定客源,另先生經營慶錩牧場,養一百隻黑山羊與土雞,雞肉與雞蛋已經開始販售,目前收入已能支付所有支出。林沁怡樂觀表示,黑山羊雖養成時間較久,但在今年下半年已開始販售。
最大的問題是人力和天氣
鳳林很適合種植雜糧,現在碰到最大問題是「人力」,另一個就是「看天氣吃飯」。她不諱言表示,今年颱風與豪大雨,雨水淹沒田埂,實在無法有收成,這讓農場損失慘重。不過林沁怡仍是心存感謝。她說,年輕人從農真的要有靠山幫忙,可以得到明確資訊與有用資源,感謝農糧署東區分署所提供的各項協助,任何問題他們都非常熱心解答與輔導。
林沁怡建議,現在資訊發達,政府應該整合資源並公開,妥善擬訂全國性的農業種植計畫與資源分配等措施,避免青農投入後蒙受損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東區分署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