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道田/報導
台灣由於受到氣候水文極端變遷影響,加上地質等條件不佳的因素,使得崩塌、土石流等重大天然災害頻生,有鑒於此,行政院於九十五年至一○二年編列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預算,辦理各項淹水改善措施,由於成效斐然,經地方政府殷切期盼賡續執行,行政院特於一○三年成立水患治理檢討專案小組,除由相關部會組成外,同時諮詢相關流域專家學者意見,提出「流域綜合治理特別條例草案」內容,經行法院一○三年一月十四日三讀通過「流域綜合治理特別條例」以六年(一○三至一○八年)編列六○○億元特別預算辦理綜合治水相關工作,其中包含河川排水、下水道、農田排水、治山防洪及坡地水土保持等改善作為。
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表示,有鑑於臺東縣政府受限於財力及人員短缺因素,因此由中央政府協助地方政府辦理改善地方民眾長久以來飽受淹水侵襲及威脅之情形;臺東地區列入流域綜合治理計畫中,縣管河川及區域排水部份計有八條河川(富家溪、馬武溪、太平溪、利嘉溪、知本溪、文里溪、太麻里溪、金崙溪)及十條區域排水系統,此部分改善作業由該局執行,臺東縣政府配合辦理。
列入此計畫之利嘉溪原名大南溪,主流發源於大浦山(標高二三七八公尺),流域面積約一七八.五四平方公里,主流長度三七.八公里,於台東市豐原里與建農里間注入太平洋,本流域歷年洪災事件大多發生於坡地村落,災害發生原因乃於坡地發生土石流及溪流段因河岸沖刷所致。一○三年鳳凰颱風侵襲期間,台東利嘉雨量觀測值達到三○七毫米,造成溪水暴漲,且不斷沖刷新園橋下游左岸堤防,其厚度只剩十公尺,再往下游處約有一百公尺堤防同樣遭溪水猛烈侵襲,出現約一百公尺輕微潰堤威脅民宅,令當地居民時時提心吊膽,汛期期間總是擔心溪水暴漲,對當地二十多戶居民造成威脅。
第八河川局指出,由於利嘉溪下游主流段屬本計畫河川治理範圍,因此為了防範洪災發生,經檢討此段流域左岸之大南左岸二號堤防因堤身老舊,而且位於水流直沖段,因此列為優先加強之河段,經評估此流域全數改善完成後,將可減少淹水面積三十公頃,並保護二五○○人免受淹水的危害。
目前利嘉溪於一○三至一○五年間分別於本計畫中治理工程及應急工程中完成兩件「大南左岸二號堤防加強工程」,合計執行經費為五一五○萬元,改善長度約三五七公尺;後續一○六年亦已核定「利嘉溪大南左岸二號堤防改建工程」一○○○萬元辦理改善,期望於本計畫執行期間能藉由工程措施,改善利嘉溪新園橋至新園排水間防洪缺口及堤防老舊之問題,以提高保護設施之標準,有效落實相關國土保育及永續發展,使鄰近民眾生命財產能免於洪患發生之威脅。
(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