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盈貞/報導
台灣創價學會與宜蘭縣政府、花蓮縣政府及臺東美術館共同舉辦「樂山樂水-郭雪湖回顧展」東部巡迴展,將藝術之美傳揚至東台灣。最終站於臺東美術館「山歌、海舞展廳」展出,展期至一O六年一月十四日止,歡迎民眾蒞臨欣賞郭雪湖傾注生命,專注於藝術創作的精髓及多變風格。
郭雪湖原名郭金火,是日治時期具代表性的台灣畫家,出生於台北大稻埕,作品帶有鮮明的地方色彩,並以細膩典雅的手法表現,影響當時本土畫家的創作風格,蔚為風潮。
郭雪湖十六歲時,母親帶他前往蔡雪溪的傳統錶畫店「雪溪畫館」拜師學藝,開啟他的藝術創作之路,蔡雪溪並為其取名「雪湖」。郭雪湖在一九二七年以水墨畫〈松壑飛泉〉入選首屆「台灣美術展覽會」東洋畫部,當時獲入選作品三十三件,其中三件為陳進、林玉山及郭雪湖創作,此三人並譽為「台展三少年」。
郭雪湖為台灣膠彩畫的重要典範,畫作構圖縝密、風格多元,呈現鮮明的地方色彩及樸素關懷。作品〈圓山附近〉即細膩描繪第一代明治橋(中山橋前身),是一九一四年竣工的公路鐵條,也是當時通往台灣神社(今圓山大飯店址)的唯一通道。
作品〈南街殷賑〉描繪大稻埕中元祭的熱鬧景象,「南街」即今日迪化街一段,「殷賑」則有商業昌隆之意,堪稱台灣美術史的經典之作,為當今研究台灣民俗重要佐證。
郭雪湖推展台灣美術運動不遺餘力,與畫友成立兼容東西繪畫的「六硯會」,一九四六年與楊三郎合組「台灣省美術展覽會」,並於一九五九年創辦台灣第一所由教育廳立案的「雪湖美術教室」,致力啟發兒童繪畫創作、提倡培植美術人才。台灣創價學會致力於「藝術社區化、社區藝術化」,為讓民眾近身接受藝術薰陶,自二OO三年起,以「文化尋根,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為策展主軸,全台九座「創價藝文中心」定期舉辦藝術展覽,引領民眾透過藝文賞析認識台灣歷史,並以「行動美術館」方式前往各地中小學進行校園推廣,為兒童、青少年美術涵養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