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綜合

花蓮綜合

2016-12-08
教會支持 黃博暉友善土地等待結果
幸福從農系列八 原是陸軍醫務士 離開軍旅投入花蓮市青年農民產銷班 開啟有機耕作
分享至


圖:青農黃博暉(左),感謝博愛教會支持,堅信從農一定會成功,也感謝花蓮市農會成立青年農民產銷班,讓年輕人一起努力;他說,右為一起從農的教會好友黃偉志。(劉怡伶/攝)
 

劉怡伶/文 
有鑒於社會上食品安全問題日漸嚴重,周遭的親友發生腫瘤比例越來越多,花蓮市農會蔬菜產銷班第二班黃博暉,毅然決然在去年九月,離開陸軍醫務士的軍旅生涯,投身進入農民行列。 
「怎麼對待土地,土地就怎麼回饋」,今年三十歲的黃博暉說,友善對待大地與環境,不用擔心身體會受損,不使用農藥除草劑,才能讓大自然環境恢復生機。他認為,農業對生態影響深遠,身為青年就應熱血,讓農業與土地相互效益,才能重拾蜻蜓魚兒等生物多樣性的田間生活。 
牧師及教友鼓勵 
提供土地學習耕種 
從農一年多,雖收入不豐盛,仍是要感謝博愛教會主任牧師張木泉與師母教導與支持,及教會許多弟兄姊妹的鼓勵與幫助。黃博暉提到,離開花蓮十年,從外地回來,加上家人也完全沒有農家背景,第一筆耕作土地,是教會張牧師與小組長馬玉坤,免費提供,讓他得以操練並學習耕種,製作有機肥,進行土地實驗。 
「剛開始種,完全無法有收成,但失敗就是累積成功的開始」。黃博暉說,由於教會裝備課程與牧者帶領,在信仰中得到信心,相信農事的磨練與操練,五年後,一定會榮耀上帝的名,就如同迦南美地般,有神所賞賜多樣果實的甜美豐收。 
另教會張師母也說,花蓮地大人少,土地不應被荒廢,要讓更多年輕人留在家鄉,就要讓土地發揮價值;父母都是農民,對土地充滿感情,希望曾獲得模範農民的父母,將豐富經驗教導年輕人,不僅在「食」能更安全,也讓有心從農的青年有更多機會,讓土地發揮價值。 
市農會輔導規劃農作 
黃博暉表示,花蓮市農會輔導下,籌備花蓮市青年農民產銷班,其中十二位班員,有三位是教會弟兄,大家一起耕作。以團隊經營方式,採取分區耕種,按照季節與作物特性,進行土壤特性,與市場需求分析後,進行規劃性耕作;耕地從三分擴展到八甲,有段木香菇、香蕉、玉米、葉菜類與根莖類等蔬果。 
務農夥伴之一,古家菇園古清桂與他的太太,他們在壽豐山區栽種椴木香菇。聽著聖歌工作的古清桂說,感謝老丈人教導種植椴木香菇技術,由於是真菌類,栽種過程絕不能被汙染,更不能噴灑任何藥劑與化肥,只能提供適合菇類成長的野生環境。 
買楓香木與杜櫻木,打洞栽入菌種,園區二千坪第一階段先種二分地,種植過程最大感受就是「很辛苦」,每一個木頭都要扛到山區。古清桂說,由於剛開始,花了很多錢,還沒回本,能自己動手做,就儘量不去買,如烘乾濕菇的乾燥機等;現在冬天是椴木香菇盛產季節,一個月大約能產二百斤左右,花蓮市農會農民直銷站有販售,鄉親如需要,可打0937632415訂購,更歡迎來體驗採菇樂。 
號召青年朋友回鄉打拚 
另黃博暉也強調,一直在連繫許多同學朋友回家鄉,一起來種田,除成立產銷班,更希望合作共同建立品牌,打出通路,並以自然環境的田間特色,未來能成為環境教育與學校戶外教學場域。 
有責任的青農,貸款要能還得起,風險評估與利潤分析,就更顯重要。黃博暉說,雖是起步階段,但有信心會更好,務農較有空閒,就會去打零工,幫忙其他農友整地,增加收入。 
自稱「憨農」的黃博暉更堅信「天公疼憨人,敢用心,一定會成功」,同時他也感謝農業界前輩教導,與花蓮農改場開班教導有機農業技術,並協助驗土;花蓮市農會推廣股提供各項資訊與農民直銷站通路,及花蓮縣政府農業處運銷科,不辭辛勞走進農地輔導農民,不僅看到青農所需,並提供所他最需要的有機驗證與行銷機會;黃博暉歡迎有心從農青年,一起與他共同打拚,聯絡電話0978785070。(花蓮縣政府 廣告)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