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伶/文
花蓮縣政府昨天在文創園區,辦理「花蓮農村產業六級化營造及推動計畫」暨「花蓮縣農村再生輔導及管理中心辦公室試營運」成果發表會;縣政府農業處副處長張仁智說,感謝水保局花蓮分局長年來輔導花蓮農村,今年縣府則以「花蓮好生活節」為主軸,配合各區發展特色,並進行資源鏈結,推廣農村再生歷年推動成果,並協助各區發展為共同合作夥伴,擴大區域產業鏈能量,希望將遊客帶進農村,接觸在地優質農特產品,帶動各區產業六級化發展。
現場除有富源社區鼓陣表演外,並頒贈今年度農村再生活力行動計畫PK賽得獎者,花蓮縣鳳林鎮中興社區發展協會、花蓮縣原住民新部落發展協會;會場另邀農村再生輔導及管理中心所輔導,中區景觀軸線與活力農村計畫等社區至現場展售社區農特產,讓民眾能接觸並購買花蓮在地的優質農特產品;農糧署東區分署副分署長陳吉村也因親臨會場祝福,另立委徐榛蔚、蕭美琴、陳瑩辦公室等也都派員前來參加。
花蓮縣好山好水好農村的美好,要吸引國際目光,一定要結合中央單位、地方政府、鄉鎮市公所、各社區與居民力量,整合資源,讓傳統的大眾農業休閒,走向在地精緻深度體驗旅遊。張仁智說,唯有資源整合發展,才能再吸引更多的資源投入,以「花蓮好生活節」為主軸,有效行銷在地文化與產業特色,帶動地產地銷,打造洄瀾農村有未來,花蓮好生活的整體形象。
規劃四核心社區
聆聽地方故事
同時規劃整合四個核心區域社區及周邊資源,推出屬於地方的生活故事及旅遊模式。張仁智說,有鳳林北林三村的「時光隧道一九一四」、光復南富及馬佛社區的「哎呀!Fancala。屬於光復的美式生活」、玉里赤科山社區的「山頂上的童話村」、富里六十石山社區的「星空之城,金色山脈上的觀星基地!」。
以這四大主題為主軸,推動理念與各區的主題特色,再與鄰近社區做農業體驗旅遊策略結合,讓四大社區更具豐富性及創新感。張仁智進一步提到,今年度的「花蓮縣農村再生輔導及管理中心辦公室試營運」,也延續花蓮水保局多年來對農村社區的用心,今年縣府第一次承接試辦。
主要是推動大關懷班、中區景觀軸線及活力行動農村計畫等單元,整合縣內農村社區資源,透過在地特色,及「可食地景」等元素,呈現農村社區的環境改善,以利推動在地特色體驗活動,並推動各社區的季節農產,帶動在地農村經濟提升。(花蓮縣政府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