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議晨/報導
「自己的故事自己畫」,花蓮縣文化局社造策劃展「三媽藝展」,昨天上午在松園別館開幕,由鳳林北林社區、大榮社區、壽豐牛犁社區等十八位在地爺奶、新住民及年輕大學生,以畫作、拼布,寫下彼此的人生點滴與回憶。
「三媽」二字代表跨越「年齡、地域、族群」,在記錄過程中,有鳳林、壽豐等社區在地爺爺、奶奶參與,也有遠自東南亞嫁至臺灣的新住民、來花蓮求學的大學生參與其中,不同族群、地理及世代藉由創作交會,刻畫屬於農村的深情故事。
「一桶飯」為出發點
牛犁社區交流協會執行秘書游雅帆說,三媽藝展從「一桶飯」為出發點,早期許多人為了生活,有些是自西部移居花蓮開墾的客家人、閩南人,有些則是嫁至臺灣的新住民,他們搭著火車、飛機,遠至花蓮定居,就是希望在此生根,找到未來生活重心。
在許多老師、大學生通力合作下,豐田的阿嬤,透過貼布畫,道出了人生點滴;壽豐的新移民媽媽則利用畫作,訴說對家人的思念與遠到他鄉建立家庭的故事;而鳳林大榮一村的阿公、阿嬤,則手繪小時候學過的日文歌,或在中日大戰後無法上學、在家犁田的情景,以質樸的筆觸,畫下自己的生活與記憶。
游雅帆說,牛犁社區推動社區營造已超過廿二年,透過不斷的採集農村故事,收集社區長輩口述歷史,已整理許多本屬於在地的繪本。此次展覽,再次將過去收集的故事,有系統的整理,如果不會繪畫的奶奶,就利用拼布方式,讓自己和生命的故事再了解一次。
花蓮縣文化局表示,社區營造工作於今年邁入第廿二年,為落實村落藝文紮根,除輔導社區結合青年及居民力量,記錄社區文史資源,更在推動社區營造的過程中,讓社區居民了解自己生長的土地,秉持著「自己的故事自己說」,希望將社區最動人的故事,藉由畫作、拼布呈現出來。
除此之外,「三媽藝展」整合年輕人運用數位技能與影像紀錄的能力,將影片上傳YOUTUBE並製作成QR-CODE,與作品說明共同產出,呈現作品最真實的樣貌。展期至十月二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