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新政府執政百日時,綠營的台灣民意基金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有五二點三%民眾對百日執政表示滿意,其中也有卅三點二%民眾表示不滿意,與五月廿日上任當時相比差了十八%。其中,對於經濟表現不滿意的民眾將近四十五%。「蘋果日報」百日民調,民眾對蔡總統施政滿意度僅四十三%,不滿意達五十%;蔡英文當時表示,「不希望別人用一百天就來評斷我個人執政的成敗」。
百日過後,執政已七月,不僅看不出對策改善,新的問題又出現,年金改革、日本核災區食品解禁、美豬解禁、勞工休假、同婚及轉型正義、黨產條例等議題一次拋到戰場上,引發不少爭議。
旅行收支逆差 十九年來最大
再依中央銀行的數據,我國今年旅行收支連三季(一到九月)旅行收支逆差進一步擴大至十四億美元(新台幣四百卅多億元),為十九年來最大,僅次於一九九五年第三季導彈危機與一九七七年第三季亞洲金融風暴,排名歷史第三。
旅行收支逆差歷史前兩大,都發生在國內出現重大危機時,央行對觀光產業嚴重衰退的警訊,再加上陸續推出的一例一休、地價稅暴漲,已使得人民、企業、勞工等對新政府信心發生了崩盤。
金融爭議不斷
經濟發展要靠工商產業、觀光產業、出口貿易,疲弱的經濟成長,人民一直認為新政府上台最重要的任務是拚經濟,但現在看到的卻是新政府被連串金融爭議(兆豐、樂陞案)、勞資糾紛(華航罷工、一例一休)等事件困住,加地價暴稅暴漲,人民的哀號與憤怒,新政府卻視而不見,拿不出任何對策讓人民有感覺,對新政府的信心幾乎全面瓦解。
年金改革的過程也是雜音不斷,讓適用不同退休金制度的群眾互相攻擊,撕裂社會和諧。由於施政方向失序,又未提出振興經濟的可行作法,民眾耐心漸失,衝擊新政府的施政滿意度。
新南向政策 須有相應市場拓展計畫
雖然新政府提出一些振興經濟的「想法」,但也必須有被認同的具體可行作法。例如新南向政策,政府最重要的事是與東協、南亞各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投資保護協定;而且東協、南亞存有不同的市場區隔,政府須有相應的市場拓展計畫。
陸客是台灣觀光產業的命脈,只因「九二共識」四個字不提,像觀光生化武器般地擴散,讓台灣與觀光、旅行並相關的各行各業,哀鴻遍野;大陸不僅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台灣企業不可能繞過大陸走向全世界。目前兩岸經貿發展因新政府與北京缺乏政治共識而受到影響,但新政府仍應積極規劃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服務貿易、貨物貿易協議的推展步驟,為改善兩岸關係而努力。
台灣人民目前對政府缺乏信心,很大部分是因為經濟成長前景黯淡、所得成長停滯,而愈無信心,經濟也愈難成長,惡性循環若成,情勢翻轉更難。因此,新政府不管遇到什麼亂流,都須正視當前經濟發展課題,以拚經濟將施政拉回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