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宏聲/報導
行政院農委會推動以電子商務打造農業新貴,年初輔導花東青農的農產品於電商通路上架,預計今年總銷售額將超過兩千四百萬元,讓青農可以透過電商大幅增加農業實質所得。
青農的網路時代
農業委會昨天舉辦「花東地區農村產業電子商務輔導計畫」成果記者會暨「青農的網路時代」專書發表會,會中邀請花蓮和台東在地優秀青年農友,分享他們利用電子商務發展農產事業的成功經驗。
開啟農業新藍海
農委會年初輔導花東青農的農產品於電子商務通路上架,預計至年底總銷售額將超過兩千萬元,證明青農可以透過電子商務大幅增加農業實質所得。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表示,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與農業電子商務公司台灣好農的合作,替花東在地優秀青農開啟農業新藍海,期望以此激勵正在從事農業,或有志投身農業的青年,只要踏出第一步,就有機會開創農業新商機。
釋迦無現貨銷售
然而,台東今年遭遇百年來最嚴重的風災,許多釋迦農友由於無現貨銷售,有資金上的困難。台東青農聯誼會會長施保朗和水保局台東分局、台灣好農電商平台共同發起「挺台東」支持台東釋迦活動,透用網路預購釋迦冬期果,先收集訂單及貨款,以解農民資金急需。
最新鮮狀態出貨
在鹿野栽種甜玉米的郭怡君,八成的玉米都是透過電子商務販售,她認為,農產品受天氣影響大,電子商務讓她在採收前,先取得訂單,能因應作物生長情況調節出貨,又能以最新鮮狀態出貨,維持自家商品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