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生活

花蓮生活

2016-12-31
居家醫療全人照護 放寬組成條件
健保署表示 只要有二家以上的診所合作 並結合特約醫院 就能組成社區醫療群
分享至


圖:衛福部健保署東區業務組昨日舉行「居家醫療‧全人照護」記者會,盼放寬申請條件,透過「社區醫療群」建立家庭醫師制度,促進民眾的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記者李柏霖/攝)
 

記者李柏霖/報導 
  衛福部健保署東區業務組昨日舉行「居家醫療‧全人照護」記者會,邀請門諾醫院及社區醫療群、居家醫療照護團隊,分享照護經驗,也預告明年起放寬組成條件,鼓勵更多診所加入社區醫療群,嘉惠偏鄉民眾,讓民眾能就近獲得全人、全家及全社區的整合照護。 
「全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由同一地區五家以上西醫基層診所與合作醫院共同組成「社區醫療群」,以群體力量提供民眾全人的整合照護,提供完善門診服務。社區醫療群會把加入民眾的健康資料建檔,提供緊急電話諮詢、轉診需求服務,為民眾的健康做第一線把關。 
花蓮有五個社區醫療群 
  截至今年十一月,花、東二縣加入健保的西醫診所共有兩百四十三家,其中共有二十六家、四十五位醫師組成五個社區醫療群,照護個案兩萬四千多人,皆集中花蓮縣,受到成立條件影響,台東縣至今尚未成立社區醫療群。 
  五個社區醫療群分別為「北埔」、「想得美」、「保安康」、「知卡宣」、「向陽」,醫療群結合特約醫院作為後盾,與花蓮慈濟醫院、門諾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共同合作,盼結合基層醫師團隊與當地合作醫院成立社區醫療群,建立家庭醫師制度,促進分級醫療及雙向轉診,提供民眾周全性、協調性與持續性的服務。 
家庭醫師 守護社區健康 
  衛福部健保署東區業務組長李少珍表示,健保署鼓勵民眾在住家附近的社區,找一位信賴的家庭醫師,許多民眾一有不舒服就習慣往大醫院就醫,但大醫院人多、費用又貴,若一般小毛病均由固定家庭醫師看診,由於持續固定看診,家庭醫師會因為瞭解長期病史及病人家庭、心理狀況,更可以提供最貼心的照護,也比較節省等候的時間與就醫成本,「家庭醫師是最直接、最快速的健康守護者。」 
  李少珍說,直接到大醫院看診,可能因為看診時間過短、不了解長期病史而發生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風險,更可以節省醫療資源。 
  李少珍指出,目前全國五十一個次醫療區,其中花東兩縣共有六個次醫療區域無診所參與計畫,因此明年放寬參與條件,只要有二家以上的診所願意合作,並結合特約醫院作為後盾,就鼓勵上開醫療區域之診所能組成社區醫療群,讓當地民眾參加全民健保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獲得全人、全家及全社區的整合照護。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