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自來水九區管理處文史陳列館內,展示出極為罕見的台灣百合開了一百多朵百合花的「百合百花怒放」珍貴照片。
百餘朵百合花於一九九二年一九九三年的三月間怒放,一株開了一百卅二朵,另一株開了一○五朵,當年的員工陳威光,把花朵照片拍攝下來,自己也站在百合花旁,如今照片高掛在陳列館內牆上,參觀的遊客、訪客都驚為難得一見,幾乎成為「鎮館之花」!
陳威光昨天說,這兩株百合栽植在濾水池畔,池畔是濾水池水面漂浮物的廢棄處,可能具有植物滋養的有機肥,莖高約一公尺,在六十公分處變成扁平叢生狀,有數十株分莖,百花齊開怒放。
當年花蓮農改場藝課蘇月夏表示,這種原生種的台灣百合,也就是高砂百合,通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下都可生長,但叢生花一般僅開五、六朵而已,如此盛開,可能與環境、內生分泌、基因突變等因素影響。
陳威光說,百合花的花冠呈現六角形喇叭狀,葉子呈線狀披針形排列,莖細長直挺且少有分枝,開花到結果時期,花莖的角度變化十分特殊,亦稱「垂直開花」。也就是在花苞初現時是零度,完全成型時則為為俯角一百八十度,到開花時再倒仰九十度,等到結實時又回復零度。連續開了二年之後,後因颱風豪雨,沒有繼續生長,他從沒有見過開了那多朵的百合花。
依相關資料,台灣百合又稱通江百合、高砂百合、師公鈃、師公鈃仔花、野百合、山蒜頭、山石蒜、山蒜瓣、野百合、百合。另外有俗稱「打碗花」,典故源於客家長者口耳相傳,因為台灣百合生長於水源處附近,摘花會破壞環境生態,就好像打破賴以維生的碗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