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柏霖/報導
民國八十九年八里桶屍案的主嫌張清松,受到慈濟志工感召,在獄中研讀《法華經》,並花了一個月雕出經書中的大白牛,發願如果有一天能假釋出獄,也要剃度出家當菩薩,普渡眾生、救拔有緣人。
新北市八里區十七年前發生聳動全台的桶屍命案,當年十九歲的張清松夥同蔡姓男子,將李男勒昏後塞入塑膠桶內,再以水泥密封活活悶死丟入淡水河,張清松一、二審均被判死刑,九十二年獲高等法院更審改判無期徒刑。
張清松四年前接受慈濟志工教化,因受到佛法影響,多年來以書法抄錄經文,並將菩薩畫像寄給被害家屬,盼能獲得原諒,慈濟基金會昨日到花蓮監獄舉辦「慈濟演繹」活動,張清松發願假釋後要出家,用一生償還被害家屬。
當慈濟志工走進花蓮監獄,每周舉辦讀書會,帶著受刑人導讀佛教經典,加入讀書會的張清松,聽到志工提到「當生命挫折與困頓時,可借佛法來幫助自己。」他開始深入經藏,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承認自己一時衝動犯下的罪行,懺悔中求進步,他說唯有真誠的「面對自己」才有走出來「面對別人」的可能。
張清松說,年輕不懂事,一直覺得全世界的人都背叛他,曾經以「是別人的錯」的理由,試圖為自己的罪行合理化,但內心的煎熬,讓他在獄中無法安住。
《法華經》經文中卷二〈譬喻品第三〉「……如彼諸子,為求牛車出於火宅……」他表示,學習佛法後,才知道還有彌補的機會,只有真正懺悔才能重新面對自己與社會大眾,於是跟著志工研讀佛經,大白牛車在佛經中是大乘法,這作品中更有他轉惡為善的堅定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