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一列一休爭議氣氛瀰漫,搞得企業、勞工、社會都覺得今年春節快樂不起來了,花蓮縣許多餐飲服務業、旅宿業憂心,春節期間的生意不知該如何做,有的勞工認為該休就休,有的則想多賺點工資,弄得人心惶惶,春節生意陷入不確定變數。
二○一七年才過了十一天,許多餐飲、運輸業紛紛宣布調漲價格,醫院、郵局、清潔隊等機構則縮減服務時間,中小企業和農牧業為人力短缺叫苦連天,大型企業則改設無人工廠或添購機器人取代舊有勞工。
四面八方而來的衝擊,規模恐怕不輸「大地震」,政府不但輕忽以對,勞動部昨天還強調,前六個月是宣導、輔導期,並非寬限期,七月起將務實執法,宣示力推動一例 休的決心。若干企業、勞工都批評政府無視人民的聲音,後果堪憂。
有人認為結果是三輸
有人認為,一例一休的結果是三輸。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立即回應說,不可能,依據物質不滅定律,一例一休必然是員工的薪資會增加,企業的成本也會增加一些。有人成本上升,但也有人獲益,不可能造成三輸。
工業總會理事長許勝雄許勝雄指出,一例一休是為落實周休二日,讓台灣有機會過像歐美先進國家一樣的生活,當然,要達到這樣的「生活型態」,除須有一定的經濟所得支撐,國民生活態度的轉變,企業經營模式和價值創造能力的提升,更是不可或缺。
許勝雄籲工時制度彈性
許勝雄呼籲政府,應力求在工時制度上提供彈性:放寬每月加班時數上限、依據產業特性,適度放寬現行《勞基法》有關變形工時規範,將是有助加速落實周休二日必要配套。
他說,一例一休不但影響連續生產的製造業排班及營運成本,也對中小企業、服務業、社福機關等造成相當的衝擊、不知如何因應,尤其需要政府關注,他提到日前工總到苗栗進行歲末寒冬「愛心之旅」,就發現多家社福機構近年已募款不易,屋漏偏逢連夜雨,一例一休更讓他們一年至少增加二百至三百萬元預算,甚至因擔心勞檢,取消部分日常課程,令人心酸而深感「這個社會提供環境真的太殘忍了。」
一例一休對企業可能會用減班或增加其他人手來因應,所以員工不一定有好處;其次,企業的人事成本一定會增加,對企業不利;最後,企業為反映成本,一定會設法漲價,轉嫁給消費者,因此物價會上升,對消費者也不利。
員工恐被迫減班
一例一休可能產生的影響,因為休假日上班的成本是平常的二點六六倍,這麼高的成本雇主是不可能負擔的,所以雇主可能找另外一個員工來代替,或是被迫減班。總之,原來員工的加班機會沒有了,因此可能賺到的比以前還少。當然,勞工賺到了休假,可是如果他想要的是加班呢?是否應該給他選擇的機會呢?
其次,企業要增加新手工作,成本一定會上升,至於增加多少則決定於勞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比方說,運輸業者估算他們的勞動成本大約會增加八%左右,所以企業當然會有些損失。
一例一休的「三輸」的衝擊,恐不僅僅春節快樂不起來,看來,今後離「沒有一天快樂的日子」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