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葉文杰
花蓮縣文化局為推廣地方文化館,以「生態博物館」的概念,連結到社區、地方文化館,共同營造地方知識學。
2017年1月8日至9日特別邀請文學界新秀作家李屏瑤、陳柏青與花蓮在地青年作家顏訥,來到壽豐鄉、花蓮市,走訪參觀社區與地方文化館,書寫以人文歷史與藝術視野的精彩故事。
以生態博物館概念將地方知識與文化介紹居民與遊客
在「生態博物館」的概念裡,並不是一個真正有實體建築空間的博物館,而是以博物館的概念,將地方知識與文化透過介紹、書寫、傳播等途徑,進入到居民與遊客的視野裡面。
兩天的行程中,第一站來到壽豐鄉,看見從中央山脈而下的優質水質,創造日據時代的蔗糖產業與現在的養殖漁業以及走向產業結合升級的觀光休閒產業。
無論是蔗糖業或養殖業都在不同年代歷史背景下,成為壽豐鄉最重要的產業之一。
關注日治迄今
壽豐鄉蔗糖、養殖業
日治時期賀田金三郎推動的蔗糖業,到民國後,大量西部移民進入到東部開墾,帶來養殖業於壽豐鄉生根,當地知名的地方文化館「立川漁場蜆之館」便是於這樣的淵源下誕生。
鄰近的共和社區、豐田等,過去在日治時代開墾時便已建村,當中蘊含的社區故事,也讓三位作家流連忘返。
第二天來到花蓮市,前往過去標註著東部鐵道歷史的「鐵道文化館」、花蓮地理奇特之美的「玫瑰石藝術館」、東部天主教傳教歷史的「天主教文物館」;三個地方文化館正好連結代表花蓮港的民運社區、過去因車站繁華的溝仔尾社區,以及日軍駐紮的民生社區。
文化局希望透過邀請三位作家將社區以及地方文化館書寫在地故事外,也希望能夠經由這些故事的描述,邀請花蓮縣民與想要來花蓮遊玩的旅人們,跟著作家的腳步走入社區、走入地方文化館,體驗花蓮風光外,還有蘊藏其中的人文歷史與藝術視野。
若想要了解更多有關地方文化館與社區的故事,別忘了關注「作家事」臉書粉絲專頁與花蓮縣文化局「洄瀾藝文漫遊」臉書粉絲專頁。
(花蓮縣文化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