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盈貞/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臺東分局與國立臺灣史前博物館昨日辦理「二O一七台東紅藜季」開幕活動,邀請台東縣長黃健庭、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場長陳信言、台東農田水利會會長羅應鑑等人共襄盛舉,為「台東紅藜」近年來的產業發展進行推廣,並邀請全國民眾在農曆春節期間到台東「走食」紅藜。
最火紅經濟作物
「台東紅藜」為近年來臺東南迴鄉鎮「最火紅」的經濟作物之一,除了是原住民族傳統食糧之一,更因為熟成後帶有艷紅色的穀穗,為冬季的山地部落,妝點上一抹嫣紅,吸引不少遊客駐足欣賞,也成為臺東縣冬季限定地景。
創造17億元產值
水保局臺東分局長王志輝表示,「台東紅藜」自去年透過臺東地區農村再生結合產業發展跨域合作示範計畫,跨域整合社區與相關單位機關資源進行產業提升,過去台東縣紅藜種植面積僅四十公頃,一O五年度則提升至一百公頃,今年更可期待達到兩百公頃的種植面積,約可創造一級產業約新台幣十七億元的產值,是非常難得的成績。
帶動二級化產業
王志輝強調,「台東紅藜」的高營養價值更帶動二級化產業,延續去年全國連鎖企業C0C0茶飲推出季節限定的紅藜奶茶引起「台東紅藜」的關注風潮,在去年底,更吸引法國貿易商下訂一噸的原料進行食品開發。在縣長黃健庭與縣府團隊的努力下,讓今年預定二月份於台東開設分店的摩斯漢堡,推出特色餐點紅藜米漢堡,讓「台東紅藜」在二級產業發展變得更加活躍。
傳統農糧第一名
台灣好農董事長江衍宏說,截止去年底,臺東傳統農糧的販售業績達到兩千五百萬的營業額,而台東紅藜更是位居第一名寶座;而喜年來股份有限公司張宏碩董事長,則強調配合喜年來創立四十週年紀念,自去年三月就選定這「穀物界的好寶石」作為新年度的伴手禮主打商品,期盼紅藜蛋捲能陪大家度過新的一年。
串聯三級化產業
「台東紅藜」的文化意象,傳達部落豐收之意,而「紅藜紅了」也代表著產業知名度活絡與特色產品的火紅,進而串聯三級化產業發展。國內知名的旅遊平台易遊網也將與史前博物館合作,把台東紅藜的體驗行程加入環島之星行程中,更有地方業者如意休閒集團曙光渡假酒店,推出台東南迴縣部落深度旅遊行程,期盼推廣「文化農糧」與「可食地景」的概念,帶動週邊產業效益。
養生市場新寵兒
「台東紅藜」(排灣族語:djulis),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生長強健、耐旱性極佳,生長期只需四個月,植株高度可達兩米高,且收成量足,為部落重要的備存糧食,更是釀酒重要的酵母,如今則因為豐富的營養成分成為近年來健康養生市場的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