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花蓮各界大力爭取的原博館,估需四十五億預算,總面積三萬平方公尺,為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建物,工程約三至四年,整體設計將以公開競圖方式,向全球徵件。
原博館展覽風格具五大面向,第一為台灣原住民十六族的有形、無形文化資產;第二為原住民祭典、歌謠、樂舞等,透過數位方式重現;第三為當代原住民工藝文創商品;第四為原住民文學作品;第五則是南島語族作品。
全世界有二億多的南島語族,而台灣是南島語的發源地之一,未來原博館的一大重點,就是作為南島語的研究基地,除展示南島語作品,也將邀請紐西蘭、帛琉、印尼、斐濟等南島語系國家,定期交流、舉辦國際活動。
花蓮縣長傅萁、立委徐榛蔚爭取國立原住民博物館在花蓮設立不遺餘力,去年九月,花蓮縣政府在台灣原住民族文化館,舉辦「花蓮縣原住民部落事務組長及婦女幹部聯席會報暨部落公法人組織設置辦法草案諮詢座談會」時;傅萁頒贈一○六位部落事務組長、三十六位婦女幹部聘書,並與立委徐榛蔚,及部落族人共同呼籲中央政府將國立原住民博物館設建在花蓮。
傅萁強調,他就任七年多來,對於部落文化傳承及發揚念茲在茲,值得欣慰是,花蓮六大族群的部落,不減反增,部落增至二○七個;在祖靈庇祐及族人重視下,沒有任何一個族群部落,被漢化、同化,原民文化得以代代傳承;花蓮部落族人是全國最多,更希望博物館在花蓮開花結果,讓所有人來到部落發源地,一起關心部落優美的文化。
徐榛蔚表示,國立原住民博物館,第一次選址在新北市鶯歌鎮,許多花蓮族人到外地求學就業,就落地深耕在哪裡,但每到豐年祭,外地孩子都要回到部落的根│花蓮。
徐榛蔚強調,不管從歷史的軌跡、七腳川事件、大港口事件、達固湖灣事件、大分事件等歷史傳承,在在顯示,博物館應要設立在花蓮。
花蓮是原住民人口最多的縣市,二○七個都是實體運作的部落,原住民博物館在花蓮,不只是歷史,更是活生生的原住民博物館。徐榛蔚說,所有部落頭目及婦女領袖,在文化傳承、族語研習、技藝、生活領域,要一起扛起重責大任,為文化努力,讓文化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徐榛蔚也針對土地增劃編、部落學校、國立原住民博物館等三項提出說明。她說,土地增劃編過程,很多族人都說「要等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後,才能拿到」,已與立委鄭天財向原民會提議以專案辦理,讓族人可以更快速獲得該有的土地。
她說,部落學校,一直以來都是以阿美族為主,部落頭目反映阿美族有很多語系,應針對族人教授屬於自己的阿美族語言,非其他語系的語言,另對其他六大族群都要同等重視,未來部落學校應要更尊重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