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原民會表示,為發展具原住民族特色及優勢的農產品,將透過補助法人團體或農民組織等單位,辦理友善耕作栽培與管理課程、輔導族人完成相關驗證程序,同時也將針對原住民族特用作物,及主要經濟作物研發加工設施(備),擴大部落生產能量及增加農產品精緻度,一○六年度賡續辦理「推動原住民族友善耕作加值推廣計畫」。有意願投入農業加值推廣發展的團體、合作社及產銷班等,在一○六年三月三日前,備妥相關文件送原民會審理。原民會說,「推動原住民族友善耕作加值推廣計畫」補助,分為「轉型類」與「加值類」兩種類別來做申請。
「轉型類」為原先採用慣型農業,但有意願導入有機農業、自然農業或無毒農業等友善耕作方式者;「加值類」為已依友善耕作方式栽培,並以二級加工、三級行銷或研發設施及技術慛目標者。
原民會表示,原住民族有機農業栽培技術,現今仍以初級生產為主,產品在市場的區隔性較低,且因加工設備不足,在量化生產及加工包裝上,仍屬弱勢族群,致使未能發展出完整的有機農業產業鏈;透過「推動原住民族友善耕作加值推廣計畫」協助原鄉生產設備改善、建立多元行銷通路及完善原住民族地區有機農業專業人才缺口。「推動原住民族友善耕作加值推廣計畫」已開始受理,相關資訊可至原民會網站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