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宗璋/報導
王慶祥收購中國「宜興壺」典藏多達三百件,他公開其中五十件,從民國初年生產至今者共分為八個展櫃,陳列於石雕博物館展出,宛若宜興壺百年發展的歷史縮影。
昨天王慶祥為更生日報社長謝立德導覽,謝社長讚賞他藝術眼光獨到,收藏的宜興壺如百花綻放,各顯百年來的工藝之美。他說,賞玩茗壺的行家都知道,極品非「宜興壺」莫屬。
王慶祥表示,產製宜興壺的工廠早期皆為國營事業,對岸改革開放後,才興起私人公司製造。但為求品質,血統講究,工藝師出自誰門下都有嚴格的認證制度,於壺底印章標記。且創作須做到形、神、氣三者融會貫通,宜興之外難以仿製。
近百年來宜興壺的發展,從早期多仿古,且多為「素面」,至今越來越多創作者發揮創意,不只有裝飾的「貼花」,甚至造型多變。參觀王慶祥陳列的茗壺展,宜興壺的百年發展史宛若在眼前上演。
王慶祥也提到,宜興壺需妥善「養壺」,一壺只能泡一種茶葉,且每次沖泡以後,都要將茶葉、水倒出,將壺蓋翻面朝天讓壺內透氣,並須擦拭壺身,「是不是好壺,認真養壺三個月就能見真章。」
宜興紫砂陶藝始於明而盛於清,由於紫砂肌理細膩、性能特殊、色澤典雅,經過歷代工匠師傅精心製作,成為既實用又具有工藝美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