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小菁╱報導
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及中等教育階段自然領域教學研究中心主辦、東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及花蓮海星中學協辦的東部地區「中小學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教學工作坊」,十八日、十九日兩天在海星中學進行,工作坊主要藉由實作課程,讓中小學自然科學教師瞭解自然科學探究教學之精神與策略、老師扮演之角色,並介紹法國動手作基金會的線上教學資源。
這次協辦工作坊東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李暉副教授表示,工作坊課程講師由臺北市立仁愛國中李美惠老師、臺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黃振祐老師、花蓮縣中正國小陳世文老師及慈濟小學趙毓圻老師等四位擔任兩天課程的講師,課程主題分別為「太陽能板探究教學」、「法國課室動手作教學法討論與對話」、「訊息傳遞探究教學」、「方位與空間探究活動」,共有宜蘭、花蓮、台東三縣的中小學自然領域教師三十多人踴躍報名參加。
李暉表示,教育部於一○七年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草案中增列「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認為在科學教育上,無論是學生的科展專題學習、科學探究學習,顯示學習者需要運用到「探究與實作」能力,而要達成培養「探究與實作」能力的教學目標,科學領域教師的專業成長對於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
目前國內各級學校對於「探究與實作」議題仍有許多疑問及問題,有鑑於此希望能透過活動體驗及討論反思,讓科學教師能對「探究與實作」有初步的基本了解,並知道如何在教學現場能進行相關教學活動,有效增強學生探究能力,達到師生共同成長的目標。
海星中學校長孔令堅表示,學校於一○五學年度獲科技部指定為高瞻計劃重點學校,旨在推廣新興科技融入各領域課程教學之中,且海星本年度又獲教育部指定為花蓮區一○七新課綱試行的前導學校,因應一○七新課綱裡部訂必修課程明列「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四學分,希望學生在自然科裡,能夠擁有更多跨領域的實際動手操作的實驗與體驗課程。
因此海星自然科教師群在近年來已著手研發各種探究及實作課程,上學期接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邀請協助花東地區舉辦「東部地區自然領域探究與實作教學工作坊」,鼓勵學校自然科教師參加,藉以學得更多教學設計上的經驗,進而發展屬於海星特色的「科學探究與實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