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何國豐/報導
台灣每年進口上千萬公噸品質堪慮的陸砂,將不僅僅只是國內十數萬砂石相關業者生計問題而已;不肖業者為了逃漏天然砂百分之十七的稅金及規避大陸天然砂總量管制出口,以機製砂名義報關出口台灣,卻偷混了百分之八十盜採自金門等地的便宜天然海砂;所衍生出「海砂屋」以及公共工程包括道路、橋樑「豆腐渣」工程,未來數十年將對台灣民眾造成揮之不掉的夢魘。花蓮縣砂石公會理事長周明松痛批並直指,台灣新海砂屋及豆腐渣公共工程,完全是礦務局進口陸砂政策錯誤所導致的!
礦務局官員稱砂石短缺
周明松說,2008年三月七日大陸商務部公告恢復天然砂對台出口迄今八年有餘,金門盜採海砂依舊猖獗,可見得大陸沿海砂源不足情況嚴重。何以福建省每年還要提供台灣機製砂數百萬公噸,自己沿海營建卻使用天然淡化海砂,只要部份沒淡化乾淨,勢將成為海砂屋危及住安,大陸沿海城市時有報導,而台灣天然河砂卻多到可以出口,這跟將大陸進口砂轉出口有何不同?只因為礦務局官員陪同進口砂石業者赴大陸商務部反映,台灣島內砂石資源短缺,經濟發展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大陸商務部才准予砂石出口給台灣,希望利益惠及廣大台灣同胞,然而,台灣未蒙其利,卻深受其害。
礦務官員每年陪同進口砂石赴大陸參與砂石聯會,都無提及台灣砂石過剩問題,目的只怕大陸禁止砂石出口,進口砂石業因而斷糧,卻不怕台灣砂石加工相關行業因而倒閉,砂石業者近十年抗爭不斷。一零四年立法委員要求礦務局對大陸進口砂石採總量管制,礦務局官員卻表示,依WTO精神不得實施總量管制。
而2016年四月福建省查獲十二名砂石出口商長期以機製砂名義走私出口天然砂,五月份已暫停天然砂出口台灣,竟沒有違反WTO精神之問題。這期間大陸禁止天然淡化海砂出口台灣,北北基天然砂價格不漲反降,每公噸降價五十元,可見台灣並不缺砂。
建案量萎縮 砂石用量減少
近年台灣營建業已進入冰河期,建案量嚴重萎縮,砂石使用量已降至一年六千萬公噸左右,而八十八水災過後,台灣河川有數億萬公噸砂石原料加上每年颱風季節又可增加數千萬公噸砂石原料可供疏濬,足以應付國內使用。河川疏濬不僅可增加通洪斷面,保護兩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又可防止揚塵(沙塵暴)。
礦務局公聽會 未通知台灣砂石業
今年二月十七日經濟部礦務局舉辦「砂石開發供應方案政策評估說明書」第二次公聽會,將「砂石供需以自主供應為原則,進口調節為輔」列為主方案,並維持由河川砂石轉向開採陸上砂石的政策,提出將在台灣北中南設置八個砂石採區,預計每年合計開採八百萬公噸砂石。刻意僅邀請環保團體人士及進口業者,並沒有通知台灣砂石加工業者,無視台灣河川數億萬公噸砂石原料無處銷售,藉由環團人士持反對意見,指出將破壞山林與水土保持,甚至有進口砂石業者認為,開採陸砂再復育環境得不償失,要求台灣礦務局應加強輔導進口及提出明確長期計畫。
礦務局為了不破壞山林及環境,規劃大陸進口量由2015年的一千三百多萬公噸,調整2016年增加至二千五百多萬公噸,周明松質疑,難道礦務局不知道?進口商不是為了維護環境及資源,只是為了購買較便宜有利潤的大陸砂石,才有辦法與台灣本土砂石競爭。
周明松強調,為杜絕金門盜抽海砂免於國土繼續流失,保障台灣營建品質,每年增加百億經濟產值,拯救砂石加工相關行業數十萬人免於失業,加速花東、高屏地區河川疏濬,以保障河川兩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應立即禁止大陸砂石進口。大陸機製礦砂石為以乾式加工方式屬於高污染、高能耗、資源性(兩高一資)的產品,出於保護資源和環境,出口越少越好,所以台灣宣布禁止進口,並無違反WTO的問題。另外,為全民住安,行政院應儘快召開產官學跨部會會議,共同制定如何監督及落實住宅結構安全,以符合全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