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盈貞/報導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昨日發表「智慧博物館」執行成果,該計畫自一○五年起開始建置,導入各種資訊化方式,從計畫博物館旅程、電子購票入館、利用手機或平板的自主行動導覽,以及離館前回饋參觀意見等,各種參觀體驗都能利用行動工具完成。此外,史前館展廳內更新十多項互動設施,民眾可利用不同互動方式輕鬆參觀與學習。 全區免費無線網路 史前館所導入的資訊化與科技設施,包含電子票券系統、智慧互動展示、智慧APP導覽、3D文物模型資料庫、文創跨域加值資源網等,也因應各項行動需求改善無線網路環境,提供館區室內外全區免費無線網路 (NMP Free) 使用。 打造全智慧博物館 史前館長張善楠表示,由於史前館地處偏遠、館藏文物又偏冷門,一○三年開始帶領同仁規劃以資通訊數位科技來打造一座「全智慧博物館All SmartMuseum」;一○四年以「漫遊在史前和現代的交界雲端整合計畫」獲行政院科技計畫;一○五年完成設置智慧電子票券系統、智慧行動導覽系統(含兩項AR裝置及一項手機遊戲)、常設展廳智慧互動裝置(臺灣島的誕生立體投影等九項互動設施)、數位文創資源加值網、考古文物3D資料庫等。 空調品質智慧調控 張善楠說,今年將陸續進行「全館空調品質智慧調控」及「雲端數位展櫃」的建置,計劃期程一○五至一○八年,投入經費一億三千萬元完成後,將使臺灣博物館界對數位科技的運用,從偏重展示的互動.擴增到包含票務、金流、服務、文創開發推廣、及智慧綠節能設施的全智慧博物館。 官網連結各資料庫 史前館極力運用現代科技的便利,想帶給遊客更便利自主以及遠端線上的博物館體驗,從史前館官網能連結到各資料庫,歡迎民眾立即上線,親自前來展廳互動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