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道田/報導
尼伯特風災在台東市留下一萬二○○○噸垃圾,加上每日平均累積六十噸的民生垃圾,以及今年農曆春節再產生五五九噸垃圾,和元宵節神明遶境活動累積二一六噸垃圾,「建農垃圾山」越堆越多,台東垃圾又無法外運代燒,為解決垃圾問題,台東縣環保局規劃活化掩埋場,但相關機具雖於今年初進駐,卻因水電等問題,預計最快下週才能開挖。
台東縣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表示,預計六月底完工,屆時可容納兩萬公噸垃圾。環保局長謝清泉表示,除限塑政策,環保局針對已飽和或瀕臨飽和的各鄉鎮市掩埋場尋求活化管道,台東市垃圾掩埋場活化工程原訂二月二十三日開工,因廠商申請水電的行政作業稍有延宕,開挖日期延後,若無法及時完工,擔心夏季高溫,垃圾山恐產生衛生問題。
廢棄物管理科指出,為解決水電問題,活化工程廠商這星期已在掩埋場內鑿井,另設電表、發電機,日前進行工區界線量測工作,要清楚標出施工範圍,預計最快下週就可開挖,篩出已腐化的物質,再將無法腐爛的垃圾壓縮成塊,若順利於六月底完工,可挪出四萬立方公尺的空間,容納約兩萬公噸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