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社會

花蓮社會

2016-09-19
乘著數位音樂浪潮 謝宗翰:音樂要走出來
金鐘獎配樂製作人 「音樂與其一人單打獨鬥,不如橫向跨領域整合各方藝術,這將是當代音樂之趨勢與潮流。」
分享至


圖:中國科大數媒系助理教授謝宗翰分享最新的音樂業界趨勢。(記者李柏霖/攝)
 

記者李柏霖/報導 
音像教育行動協會邀請中國科大數媒系助理教授謝宗翰,昨天在更生日報二樓分享「踏上數位音樂的浪潮」講座,講者與聽眾互動熱絡,迴響反應熱烈。 
花蓮客家子弟出身 
花蓮客家子弟的謝宗翰,當初為了數位音樂遠赴美國求學,日前兩部合作音樂的作品都入圍金鐘獎,昨日他也分享自己起起伏伏的音樂路。 
謝宗翰說,從小時候家人就反對學音樂,自己也在這條路上跌跌撞撞,更深感受到,只做藝術音樂很難生存下去。 
讓「藝術應用與商業化」 
從小彈巴哈、貝多芬的他,有一天和科技領域的朋友交流,對方問他,「很好奇怎麼你們一直鑽研音樂史跟練琴?我們都必須要一直思考開發新的產值與發明耶?」這句話讓他終於想通,未來努力的目標,就是讓「藝術應用與商業化。」 
謝宗翰表示,曾經有人告訴他,玩音樂的,「不是最富有,就是最窮苦的人。」原本以為是指金錢,後來他發現,自己做出喜歡的旋律、又能分享給別人,會開心好幾個禮拜,讓他漸漸覺得音樂要「走出來。」 
跟電影或電玩領域配合 產生更大能量 
「音樂與其一人單打獨鬥,不如橫向的跨領域整合各方藝術,這將是當代音樂之趨勢與潮流。」謝宗翰說,「學生拿作品給我,很好聽,但如果能跟電影或電玩領域配合,能產生更大的能量。」 
 謝宗翰分享,最後發現,音樂可以幫人合作,在電影、影視、遊戲、手機、傳播、展覽無不需要配樂音效,在多媒體大鳴大放的時代,跨領域結合,找出自己的價值,「就連屍速列車運用的音樂特效和我們在做的也是一樣的!」 
稀有性、跨領域及人脈都重要 
謝宗翰表示,媒體相關科系不斷增開,今年來到兩百五十五個科系,一百多個研究所,他教導學生,做會賺錢的音樂,要有「稀有性」、「跨領域」以及人脈都相當重要。 
「現在電腦後製真的很強大!」謝宗翰曾接花博的案子,要在兩天內完成從無到有幫忙配樂,或是跨年倒數的煙火音效,過去要整個交響樂團完成的事情,在數位音樂的時代都有機會完成。 
他也笑說,自己現在規定的作業,就包括打電動和看電影,因為自己就是如此,「一個禮拜四小時,看的其實很累,因為要一直注意每個音效與配樂,有時還會發現同業跟自己用的是同樣音效。」 
音像教育行動協會理事長李秀美表示,「近距離講壇」很榮幸能邀請到謝教授分享,過去在別的縣市一開課都秒殺,目前音像教育行動協會成員包括來自幼稚園至大學的教師群、電視台節目部主管與製作人、獨立影視製作者、藝文工作者、音樂家、傳播與音樂相關系所學生,以及認同音像教育的各行業人士,歡迎大家上網搜尋「社團法人台灣音像教育行動協會」了解更多協會內容。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