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小菁╱報導
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第十三屆YABI兒童劇,將於三月十日起陸續在花蓮偏鄉太巴塱國小、十七日卓楓國小、二十一日在壽豐國小;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在慈濟大學進行五場公演,此次演出是由兒家系一○三級同學自編自導的「蜜樂狂想曲」。其中,慈大兩場次將於三月十一日在花蓮市各定點開放索票。
慈大「蜜樂狂想曲」日前舉行記者會,邀請花蓮縣文化局長陳淑美、健保局組長李少珍、慈濟教育志業體執行長蔡炳坤、慈大校長王本榮、兒家系系主任鄭雅莉等人參加。Yabi兒童劇自成立至今已演出十三齣兒童劇,最北到花蓮崇德國小,最南到富里、豐濱國小,由廖嘉琛(蠻牛)老師指導,同學自編自演,不管到那一個偏鄉都受到小朋友熱烈歡迎。
文化局長陳淑美表示,有充足的理論證實兒童劇對孩子的腦力,智力發展有幫助,透過觀看戲劇,孩童所吸收的價值觀會是他一生很重要的啟發。非常高興能與慈大兒家系合作,將兒童劇推廣到花蓮每一個鄉鎮。
探討環境破壞及毒品上癮問題
「蜜樂狂想曲」戲中人物以糖果命名,並有多首歌舞劇穿插其中,因此取名「蜜樂狂想曲」,主要是描述環境被破壞以及毒品上癮問題,同伴之間如何透過勇氣,希望、愛改變他們面臨的生活危機。很久很久以前白龍山上有一個冰糖村,村民原本利用「萊絲(一種糧食植物)」當成食物,但有一天他們發現了另一種用大量萊絲做成的加工食品「比福」,吃了比福後,大家會有不想吃其他東西,精神更好,產生類似上癮的狀態,所以村民砍更多的萊絲來滿足大家的需求。萊絲是白龍的主要食物,白龍的生存受到了人類的威脅,原本溫馴與人和平相處的白龍,因為沒有食物吃變得暴躁不安,並向人類反擊。
戲劇指導老師廖嘉琛表示,人類是從大自然中獲取資源而能夠生存下去,但最後卻大肆破壞大自然,奪取更多資源,甚至是浪費資源,這幾年相信全世界都感受到大自然反撲。而故事中的「比福」就是暗喻人類破壞大自然所製作會上癮的物品。
廖嘉琛認為,所有的戲不離一個「愛」,從高潮迭起的故事中,紓解大家的情緒,讓大家開懷大笑和感受到溫暖,就是兒童劇的最大教育意義。
YABI兒童劇的籌備自去年三月開始,同學從戲劇的門外漢,透過一年的學習,慢慢融入角色中。飾演白龍的王盈柔同學以家裡的小狗為模仿對象,學習如何和人撒嬌,如何表現憤怒等。飾演綿綿的盧薏竹表示,受到其他毒品上癮的朋友不斷的誘惑他試一試「比福」,心很動搖,因此更需要其他朋友的支持,堅持不碰。
慈大兒童劇「蜜樂狂想曲」,由同學親自編曲自彈自唱四首歌曲,加上舞蹈,將會帶給大家甜蜜又歡樂的一場冒險戲劇饗宴。其中慈大二場三月十一日開放索票,索票地點政大書城、洄瀾親子館、新象繪本館、市立圖書館兒童館現場索票(每人限取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