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綜合

花蓮綜合

2017-03-10
花東藝術家躍上台北舞台 作品背後有故事
島嶼隱身特展系列報導之二 安聖惠以漂流木打造「刻在靈魂的地圖」黃錦城的罐頭拼布舟揭騙局…
分享至


圖:安聖惠的「刻在靈魂的地圖」(上)、黃錦城的「新事物」(左下)、曾以文「從今與後」(右下)。(記者謝宗璋/攝)
 

謝宗璋/文 
 東岸藝術氣息吹向台北都會區!多位來自花東地區的當代藝術家,日前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島嶼隱身」特展盛大亮相。策展人田名璋表示,此展可說是這麼多花東當代藝術家有首度規模地,躍上當代藝術館這座國際舞台。 
當代藝術館館長 
潘小雪促成展出 
 在台北當代藝術館長潘小雪的邀請及田名璋的策劃下,數名居住花東的新、中生代創作者們,首度現身都會,透過跨媒材、跨領域的藝術展演,將被大眾遺忘的東岸歷史搬出檯面,展現屬於後山特殊的美與存在的真。 
 花蓮出生的潘小雪說:「當代館作為一座享譽國際的藝術平台,我一定要讓東岸藝術家站上來,為東岸發聲,提昇議題能見度。」參展藝術家的創作母題,更無不關注自身所處的東臺灣,例如環境、文化、性別、族群等議題。 
 「島嶼隱身這展名的論述,與花東脫不了。」潘小雪指出,花東被稱作後山,是相對過度開發的西部,因此在此居住、創作的藝術家,面對大山大海而感知人類的渺小。 
原漢環境拉扯 
激發出創作力 
 此外,在東部最明顯的原漢生存環境互相拉扯,激發出族群存在的自我警覺。這些悖論都為花東藝術家的創作,帶來極大的藝術張力。 
 藝術家安聖惠取用來自東海岸的漂流木、茅草及竹子,打造一座幾近佔滿該館最大展間的作品「刻在靈魂的地圖」,狀如山的稜線、海的波濤。 
 她說,這是為了紀念劇作家陳明才,二○○三年曾跳海以死力抗大型開發案,守護阿美族人的傳統領地「都蘭鼻」,而立下的「阿才之柱」。 
 同樣具有批判力度的藝術家黃錦城,長期關注東岸原住民議題,例如他的作品「新事物、那些來自海上稱呼這裡為福爾摩沙的和陸續抵達的惡魔」。 
 他將捕魚謀生的拼布舟驟變為有毒的魚罐頭,揭示的是早年政府曾以「魚罐頭工廠」瞞騙蘭嶼島民,直到一批批核廢料運抵上岸,島民才知是一場歷史騙局。 
 不說您可能不會發現,這件罐頭拼布舟底下的是,一條被拆解再重新織造為新布的國旗。黃錦城指出,國家對於許多受騙的原住民來說已消失了,國旗便成無用之物,因此就仿效早年貧苦的人民,拆解舊衣物,重新創造另一件有用的東西。 
曾以文結合流行元素 
延續傳統圖騰生命 
 新生代的阿美族藝術家曾以文,採集許多傳統圖騰,它們來自於傳統與現今的服飾上、傳統器皿、器具或木雕與工藝精品等物件,並與當今流行文化的紋飾相互結合延伸。 
 其中,一條布幔似的虛牆,以無彩色圖騰堆砌出一組阿美族青年男女的臉龐,藉著空間虛實的創造隱喻時間之流,蘊藉索緒爾之歷時性與共時性的概義,創新符應現代精神的視覺語言符號。 
 潘小雪歡迎花蓮鄉親好朋友揪團北上看展,她說:「我很樂意親自為大家導覽。」台北當代藝術館「島嶼隱身」特展直至四月九日,歡迎把握機會前往。 
(花蓮縣文化局廣告)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