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焦點

花蓮焦點

2017-03-11
沒有蔣介石 台灣歸日還是中共統治?
轉型正義與歷史真相 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結束 次年國共全面開戰 一九四九年政府退守台澎金馬
分享至


圖: 國共內戰蔣介石的革命軍節節敗退,退守台灣,也保了台灣未被中共解放。(記者田德財/攝自網路)
 

記者田德財/報導 
蔣介石的功與過,除了二二八事件,必須負起「用人不當」、「人謀不臧」的政治責任外,是否背負「元凶」的罵名自有公斷;從歷史分析,如果說,蔣介石當時沒有主張台灣歸還中華民國、國共內戰蔣介石節節敗退,退守台灣;而保住台、澎、金、馬, 加上八二三砲戰力敵中共威脅,今天的台灣會可能就是「不是日本繼續統治,就是中共解放台灣由中共統治」。如果台灣是日本或中共統治,今天的台灣,是否有機會討論「不當黨產」?「轉型正義」? 
一九二七年國共內戰 
國共內戰一九二七年開始,一方為中國共產黨,另一方為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內戰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間,第二階段則是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年。 
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共之間的矛盾因裁軍、行憲與聯合政府等議題再度凸顯,導致雙方在一九四六年全面開戰。共產黨將其掌握的武裝力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經過遼瀋、徐蚌、平津等三大戰役後,共產黨在東北與北方取得軍事上絕對優勢,至一九四九年初已控制長江以北所有省份。 
另一方面,國民政府在一九四七年結束訓政、頒行憲法、將以黨治國的國民政府改組為行憲之中華民國政府、將國民革命軍改組為國軍,並以推行金圓券等金融改革措施提振當時尚處戰後疲弱的中國經濟,企圖以改革換取社會菁英與中產階級的支持,但改革失敗反使國民黨民心盡失。 
一九四九年四月,國共雙方在北平進行停火談判但告失敗,中國人民解放軍隨即發起渡江戰役,佔領首都南京、第一大城上海,並漸次奪取絕大部分的中國疆域。同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更名後的北京成立,自稱取代中華民國成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權;而隨著國軍在戰爭中節節敗退,中華民國政府輾轉於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撤退至臺灣,有效統治範圍最終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諸島。 
若金門砲戰失敗 台灣恐淪陷 
一九五○年後,國共雙方仍有數次小規模交戰。其中著名的八二三砲戰,一九五八年八月廿三日至十月五日之間,發生於金門,馬祖及其他中國東岸的一場戰役。國共雙方以隔海砲擊為主要戰術行動。 
砲戰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先發起,中華民國國軍隨後開始反擊。砲戰初期,解放軍攻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重封鎖海運線,以圍困金門。在砲戰初期,國軍猝不及防,隨著戰事繼續,逐漸恢復戰力。並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補給線,甚至利用八吋榴砲反擊及癱瘓廈門車站等的補運單位。 
砲戰期間,雙方海軍艦艇和空軍也多次戰鬥。十月初,解放軍宣布放棄封鎖,改為「單打雙停(逢單日砲擊,雙日不砲擊;單打雙不打)」,逐漸減少攻勢。至此,中華民國成功守衛金門。中華人民共和國維持單打雙不打,直到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和美國建交。 
金門砲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至今最後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衝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 
歷史學者指出,如果當年金門戰失敗,台灣有可能淪陷,能守金門及台灣,蔣介石功不可沒。有人指蔣介石是屠夫,是極不公平,去蔣化但不能去掉歷史,如果要說誰是屠夫,陳儀在二二八事件中才是包藏禍心的罪魁禍首。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