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綜合

花蓮綜合

2017-03-11
馬佛社區味噌研習 釀一季好味道
利用在地的黃豆及湧泉米製作 醞釀九個月開封 水保局分局長說讚
分享至


圖:水保局花蓮分局長陳淑媛(右)前往光復鄉馬佛社區活動中心,參加花蓮縣綠野鄉坡農村發展協會,釀一季好味道味噌開封成果,她同時給予社區支持與鼓勵,左為綠野鄉坡農村發展協會理事長張秀真。
 

記者劉怡伶/報導 
水保局花蓮分局長陳淑媛昨天前往光復鄉馬佛社區活動中心,參加花蓮縣綠野鄉坡農村發展協會所舉辦,釀一季好味道│馬佛社區味噌研習成果發表。陳淑媛表示, 社區居民以務農為主,有多處天然湧泉灌溉生產優質稻米,另也種植黃豆、黑豆、花生、玉米等雜糧,社區泥土適合捏陶,協會也發展陶藝品,這次社區提出「味噌研習」,希望增加社區能量,這也是農村再生創新多元增能計畫的方向之一。 
綠野鄉坡農村發展協會理事長張秀真說,農村社區長輩有數十年的農事經驗,舉凡傳統米食製作、古法醬菜等,都是老祖宗的智慧,需要傳承與保存;舉辦味噌研習,除可增加社區農產品特色及附加價值外,也可區隔差異性,更重要是豐富社區老人的生活。她說,製作味噌,也能推廣社區水稻及大豆雜糧的種植面積。 
日本老師指導 古法釀製 
味噌,以米及黃豆為原料。張秀真提到,以往是採天然經過培麴後,加入食鹽而製成,社區近年開始種植大豆雜糧作物,並辦理農事體驗遊程;味增製作,將可結合社區陶藝品「陶甕」,成為來到社區遊客的DIY項目之一。 
感謝遠自日本山村塾「四季菜館」的椿原夫婦,專程到社區教導味噌的製作方式。張秀真特別向陳淑媛說明,他們揹十公斤的米麴到社區,傳授日本鄉間的味噌佃煮,現場所採用原料,都是社區產的黃豆及湧泉米,結合米麴。 
日本老師說「要釀出美味的味噌,整個過程,最需要的是時間醞釀與等待」,從去年九月開始釀製到現在才開封,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感動。她說,因這次中日交流的味噌製作,也讓社區看見日本老師,對製麴過程的堅持,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嚴謹」,例如對溫度控制,絕對是以溫度計嚴格掌控。 
米豆麴實作「味噌」,社區學習用柴火煮黃豆與米,當天的現場充滿木頭香氣,米更是用社區農戶生產的臺九號米。 
煮豆及米時,老師交代一定要儘量密封,讓蒸汽留在鍋蒸的時間加長,上面還壓上重物。過程中除加水,並測試黃豆熟成度外,煮好的黃豆還要降溫,更要運用雙手充分混和米麴。 
碾碎黃豆過程,社區村民使用各種方法,大家都希望找出,日後可以在家中方便的方法,日本老師建議用碾碎機器最方便。張秀真說,做任何事,社區每個人都想到日後發展,每項細節都不能馬虎。 
接著將米麴與黃豆混合,加入一定比例的鹽,再作味噌丸子,味噌丸子要將空氣壓打出來,所有的用具與工作人員的手,一定要用酒精清潔,味噌入缸壓實,鹽封,不能用有顏色的紙。老師教導的最後,就是「等待」,最少要三個月的醞釀。 
農村再生計畫支持 
張秀真也說,醞釀到現在,已經有九個月,現在能開封,大家都很開心,更感謝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支持,才讓社區有更多元發展的能量。 
陳淑媛則提到,大家在期待中開封的「味噌」,充滿學習的記憶與技藝,很感動社區結合在地農產,研發味噌料理食譜。她說,品嚐味噌料理,不僅吃得到米與大豆混合的天然香氣,更感受到溫暖的人情。的確,看得出社區對提高農產品特色的用心,相信味噌產品經檢驗認證與包裝設計後,一定能建立社區釀製味噌好品牌的能量。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