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陳儀最終通匪被槍決,在台集權一身,他是如何包藏禍心?倒行逆施殘害台灣精英份子?陳儀的蠻幹,埋下白色恐怖的後果,和仇恨對立的種子,一切後果是否應該由蔣介石來承擔?只講蔣介石派兵鎮壓的問題,為何不問其間的執行殺害台灣菁英的真正凶手和背後埋藏的政治陰謀?
歷史分析出的頭緒是,陳儀請兵、蔣介石派兵、殺害台灣菁英等都是事實,但並不等於三者有共犯牽連關係?政黨輪替二次,有關史料都沒有證據可證明蔣介石下令殺害台灣菁英的「格殺令」,而是陳儀包藏禍心、倒行逆施所致。
國史館於今年年出版的「二二八事件史料彙編」第廿三冊,揭示關鍵史料,已為此學術爭論下了定論。一是臺灣省參議會議長黃朝琴電蔣指出,臺北民眾暴動,是因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有失民心導致,人民擁護中央熱誠如故。二是三月廿二日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監察委員劉文島等五十五人之臨時動議,擬將陳儀馬上撤職查辦。
陳儀向蔣請兵
檔案明確呈現,陳儀早在三月二日便請兵。他向蔣告知二二八事件係「奸匪」(共產黨)利用日本御用紳士、流氓等人,一面造成恐怖,一面破壞秩序,目前情勢,非有相當兵力,恐難徹底弭平,陳因此請迅速酌調素質較良之步兵一旅,並請至少先派一團來臺,俾肅清奸匪。三月四日,陳儀又向蔣報告事件現況,表示臺北秩序逐漸好轉,人心亦相當安定,惟各縣市尚有暴徒脅迫民眾,劫奪軍械,包圍政府等暴動,因此再次向蔣請兵。
蔣只派少數兵力
蔣收到陳儀的兩則請兵要求之後,於五日下令派兵,電陳儀謂:「已派步兵一團並派憲兵一營,限本月七日由滬啟運,勿念。」陳儀向蔣要一旅或一團,蔣卻只給一團與一營,兵力大概二千上下。這呈現蔣真的覺得二二八事件並不嚴重,以少數兵力即可予以平定。
五日以後陳儀與軍政機關給蔣介石的報告,呈現二二八事件愈演愈烈。憲兵司令張鎮呈蔣介石的報告指出,「此次台灣暴亂,其性質已演變為叛國奪取政權之階段」,「地方政府完全失卻統馭能力,一切由民眾控制,暴民要求不准軍隊調動、軍隊帶槍,並在各處劫奪倉庫槍械」。
議長指行政長官公署失民心
臺灣民間多反對政府派兵,如臺灣省參議會議長黃朝琴電蔣指出,臺北民眾暴動,是因為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施政有失民心導致,人民擁護中央熱誠如故。惟陳儀不斷向蔣強調,反對派兵的言論係「反動分子」所散播,「反動分子」將趁政府武力單薄之時機,加緊準備,一有機會,隨時爆發,「造成恐佈局面」。
蔣介石一方面對共黨叛亂極其敏感,一方面為軍政機關的片面之詞所淹沒,因而「對戰局、對臺事憂戚無已」。三月七日日記云:「自上月廿八日起,由臺北延及至全臺各縣市,對中央及外省人員與商民一律毆擊,死傷已知者達數百人之眾,陳公俠不事先預防又不實報,及至事態燎原乃始求援,可歎!特派海、陸軍赴臺增強兵力,此時共匪組織尚未深入,或易為力,惟無精兵可派,甚為顧慮。善後方策尚未決定,現時惟有懷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