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綜合

花蓮綜合

2017-03-16
城市有秘境 轉角遇見石雕花園
島嶼隱身特展系列報導之三 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柳順天及吳明聲等人作品 為花蓮國際石雕季暖身
分享至


圖:花蓮石雕家柳順天的《願力》(左)及吳明聲的《洄轉之間》(右)。(記者謝宗璋/攝)
 

謝宗璋/文 
 雕作品,首度於都會區台北當代藝術館亮相,為七月即將登場的「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戶外創作營」暖身。 
 館長潘小雪特別於館外廣場打造「石雕花園」,將這二十三件石雕作品,點綴以鮮花綠草,營造成一座城市中的秘境。這些石雕作品中,就有六件出自柳順天之手,另外也有二件為吳明聲所做。此二位都是花蓮的傑出石雕家。 
當代雕刻名家柳順天,從事石雕創作已逾三十載,早年以工藝品製作起家,近十年轉型為純藝術創作。 
柳順天以鋼索介入石雕 
 這次柳順天獲選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作品,其中四件《融合》、《浮雲》、《超越相對》、《天律》,為二○一五年最新系列作,當年還受文化局邀請,在花蓮縣石雕博物館舉辦個人展覽「無、有、形」。 
 這系列作品,鋼索介入石雕,兩者的對抗,誘發石頭內在的膨脹性,形成有趣的視覺張力。鋼索象徵的是一種無形的生命法則、不變的天律,原石則代表一種頑固。 
 鋼索纏繞的不只是石頭,而是柳順天自我意識的本能,在堅毅與束縛的抗衡之中,經由覺知、覺醒、覺悟的質化,不斷地自我改變,在內、外、虛、實之間,激盪出生命潛能的力量。 
 創作於二○○七年的作品《願力》,也有鋼索的運用,特別的是,他將紅花崗岩砌成「TAIWAN」,被象徵無形束縛的鋼索綑綁,「我想表達的是台灣面臨的現實處境」。他取名「願力」,宣揚台灣人追求自由民主的尊嚴。 
 一九九一年創作的《心如虛空》,他說:「真心無形無相,不管你有多少修持,心本來就是空的。空,能生一切、包含一切,又不執著一切。」 
吳明聲透過石雕與世界對話 
 就讀玉里高中時期即接觸石材加工的吳明聲,對石頭萌生興趣。不善言辭的他,石雕創作就是他與世界對話的方式。他認為,石雕是一種感覺運動,唯有透過人與作品之間的相互建構才得以完整。 
 《洄轉之間》、《理想國》,是吳明聲唯二獲選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石雕花園展出的作品。以黑色花崗石創作的《洄轉之間》,不只表現出「洄瀾」溪水與海浪激流的造形,更隱喻人內心中激盪的火花,沉澱思索創作之過程。 
 《理想國》以三角立體構成求取視覺穩定,上方為主體匯聚成尖頂形狀的金字塔,尖頂上端有裂痕,下端是城堡的支撐柱子象徵城邦的基礎,再將柱子轉化成水滴狀,流線性的圓弧排列成二行,整體端正典雅象徵古老國度的詩意境界。 
 此作傳遞的是吳明聲對花蓮能成為理想中夢之國度的期許。他表示,花蓮是台灣中央脊樑最高的山峰所在,也是大理石材的產地,希望從地理與產業的中心,能將花蓮建立成理想的雕刻故鄉。 
 台北當代藝術館「島嶼隱身」特展現正展出中,直到四月九日,地址: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三十九號。歡迎花蓮鄉親把握機會前往參觀,或告知北部親友此消息,一覽花東石雕之美。(花蓮縣文化局廣告)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