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綜合

花蓮綜合

2017-03-23
渺小外地學子 用荒謬張力為東部發聲
島嶼隱身特展系列報導之四 「角落藝術群」 成員多半非藝術學院出身 作品關注東部環境、文化、性別、族群等議題
分享至


圖:角落藝術群青年創作者尤景正的「空‧山」(上)、王詠翔的「在一個箱子裡」(下右)及林家賢的「看見你眼中看見的我」(下左)。(記者謝宗璋/攝)
 

謝宗璋/文 
來自花蓮的當代藝術團體「角落藝術群」在策展人田名璋率領下,十三位新世代創作者首度躍上台北當代藝術館,現正於「島嶼隱身」特展亮相。來去欣賞這群從外地來到花蓮求學的青年們,如何通過藝術的展演,為東部發聲。 
於二○一四年成軍的「角落藝術群」,其實是純然自發的藝術組合。原為一群在國立東華大學的師生,本著對藝術創作的狂熱,從無到有,自行籌劃舉辦「東華角落藝術節」,沒想到大獲好評,後來演變成該校年度特色活動。 
各種跨領域的嘗試 
成員多半非藝術學院出身,甚至有些是專攻文學、歷史的師生。平時定期聚會討論、不定期聯展和各種跨領域的嘗試,無不關注在校園政治和東部環境、文化、性別、族群等議題。 
「那些在西部已沸沸揚揚但現在卻微不足道的議題,放置在花蓮這相對單純的環境,像是被放大鏡彰顯。」田名璋說,角落藝術群作為渺小的藝術外地人,藝術便成為他們回應的最佳武器,因此這次所有作品,都呈現張力十足的荒謬感。 
台北當代藝術館長潘小雪表示,展覽命名其來有自,創作者們隱身於島嶼之內,但對自身的存在及思維,卻不因而消失。「在這喧鬧的世界,他們的存在與否是自我明證的,這次透過展覽,為自己發聲,也為東岸發聲。」 
「每次搭北迴鐵路從外地往返花蓮途中,看見車窗外公路改善工程,兩頭高架基座逐漸搭建接起,地景改變使我感到震撼。」這是角落藝術群成員之一的尤景正說,這是他創作複合媒材作品「空‧山」的心情。 
「空‧山」 彷彿從火車車窗往外望 
觀看尤景正的作品全局,四幅畫連續排列,彷彿參觀者從火車車窗往外望。他表示,以水墨中的留白,象徵建設中的道路,呈現山景的支離破碎。 
王詠翔的作品「在一個箱子裡」,以木頭為主接合各式異材如金屬、塑料、橡膠,都是從花蓮的海邊、雜草叢、廢墟裡撿拾而來。他說:「我希望它不起眼,直到有人突然發現,願意去理解才會發現裡面原來是一個很精彩的世界,這樣的狀態就很像東部。」 
「在一個箱子裡」 
 感受東部藏不住的能量 
他表示,箱子是一個符號性強的語彙,「封閉、困住、隱藏著什麼」。他加裝聲光感應裝置,當參觀者靠近,伴隨海浪聲及明滅燈光,即便箱子封閉卻可讓人感受到一股藏不住的能量。 
林家賢創作「看見你眼中看見的我」的靈感,來自於他觀察到,常見許多不同原住民族的服裝被穿插使用的謬誤,卻不被重視。他說:「出於族群間的陌生,漢人常會自我中心地概念化原住民,為他們塑造一個不屬於他們的形象。」 
「看見你眼中看見的我」 
 概念化漢人進行創作 
他反以概念化漢人進行創作,層疊幾面印有不同服飾的壓克力板輸出透明貼紙,藉燈光照映融為一體。當不同朝代的服裝、頭飾集於一身,呈現出荒謬裝扮,但最後一層卻是裸體的。 
「去除這些符碼後,你我便不需要概念化彼此,我們都一樣。」林家賢透過此作,以如此戲謔的手法,表述概念化一或多個族群是一件荒謬的事。 
台北當代藝術館「島嶼隱身」特展,除了有角落藝術群和獨立創作者展區,並首度與花蓮縣文化局合作,將花蓮石雕作品置於館外廣場特闢石雕花園。本展將於四月九日落幕,邀請鄉親把握機會前往參觀。 (花蓮縣文化局廣告)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