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在「城鄉建設」一三七三億元預算元中,共分為十大項,包括改善停車問題(交通部)、提升道路品質(交通部、內政部)、城鎮之心工程(內政部)、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經濟部)、文化生活圈建設(文化部)、校園社區化改造(教育部)、公共服務據點整備(內政部、衛福部)、營造休閒運動環境(教育部)、客家浪漫台三線(客委會)、原民部落營造(原民會)。
「改善停車問題」二百億元,計畫內容:優先補助公共運輸場站停 車轉乘、觀光遊憩旅次吸引量大地區等停車位不足,具示範效果之路外公共收費停車場,並納入智慧化停車設施及綠能友善設計原則。
「提升道路品質」三三二億元,計畫內容包括:針對各市鎮的重要街道進行架構性改造,配置共同管(線)溝及共桿,收納凌亂的天空及地下纜線,並整合照明、人行道、自行車道、植栽、街道、標線標誌,以及因應強降雨而調整排水溝容量與形態等項目,以完善建構提升道路品質。
「城鎮之心工程」八十五億元,內容包括:主要針對舊市區的改善,透過合理的規劃,及公共工程的投入,協助全國各老舊核心城鎮再生,執行時應由地方政府選定核心市鎮後集中資源辦理,避免分散。
「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二百億元,內容包括:透過補助經費與技術協助,補助地方政府優先開發已編定未開發都市計畫工業區,並鼓勵公私部門設置小型工業區,協助產業擴大與升級,提供平價出租廠房。與地方政府密切協商,優先補助中南部地區所提計畫,以平衡區域發展。規劃建置城鄉特色產業園區及場域,以生產、生活及生態「三生一體」的概念,結合在地資源從事生產及提供服務,驅動城鄉特色產業發展,並協助產業升級轉型,進而帶動地方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