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柏霖/報導
最快三到五年有望上市 造福廣大巴金森病人
花蓮慈濟醫院昨日下午與台灣粒線體應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計畫合作開發新醫療技術,目前正著手合作進行治療類巴金森氏症的幹細胞新藥研發計畫,其中運用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巴金森病的研究,已進入臨床前諮詢階段,最快三到五年有望上市,將有機會提供更佳效果的幹細胞治療產品,造福廣大的巴金森病人。
昨日下午由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與台灣粒線體鄭漢中董事長舉行簽署合作意向書記者會。花蓮慈院副院長吳彬安、神經功能科主任陳新源及慈濟創新研發中心副研發長韓鴻志教授,以及台灣粒線體營運副總經理王以莊、財務長葉正忠,以及慈院研究部團隊、醫療志工團隊均在場見證。
台灣粒線體公司董事長鄭漢中指出,未來TFDA審查通過後,將與花蓮慈院合作進行「MitoCell治療帕金森氏症人體臨床試驗」,鄭漢中也肯定院長林欣榮所帶領的腦神經團隊非常權威,他希望透過雙方合作,擦亮臺灣生技醫學品牌。
副總王以莊表示,目前已全球至少四百萬人罹患這種疾病,透過研發新藥,將能造福許多病友,估計帶來的產值也將相當可觀。
王以莊進一步指出,研發團隊於GTP實驗室建立「MitoCell幹細胞生物製劑」製程,目前已完成相關試驗,顯示MitoCell腦內注射對小鼠的攝食量、體重以及活動力並不會造成影響,也不會對大腦及心臟、肝臟、脾臟、肺臟、腎臟、性腺、大腸、胰臟等重要器官、組織造成傷害。在致瘤性試驗結果也顯示MitoCell並不會造成裸鼠的皮下腫瘤產生,且也不會對裸鼠的體重造成影響。
王以莊也指出,系列的動物試驗顯示,在帕金森治療上MitoCell比一般幹細胞有更佳的效果,並且相當安全不會造成腫瘤,同時創新製程以粒線體分析來管控MitoCell的品質,可在臨床治療上能得到更佳的療效,以造福廣大的帕金森氐症病人。王以莊特別在會中撥放影片,以小鼠進行對照實驗,使用MitoCell的小鼠,反應速度明顯較快,短時間就走完平衡木。
林欣榮指出,慈院巴金森治療與研究中心團隊陣容堅強,包括神經功能陳新源主任、及神經外科蔡昇宗醫師、潘彥宏醫師、洪祥益醫師,以及神經科林聖皇主任等人,近十年來,花蓮慈院也是亞洲DBS訓練中心。
林欣榮強調,除了關懷病友,研究創新療法一直是慈濟創新研發中心與花蓮慈院巴金森團隊努力的方向。將MitoCell應用在帕金森氏症動物模式的治療已有顯見的效果,希望未來透過台灣粒線體與花蓮慈院合作進行人體臨床實驗,測試藥物的安全性與療效,能真正幫助到巴金森病人,幫助他們遠離病苦。
成立於2014年3月的台灣粒線體公司,由鄭漢中博士擔任董事長,並率領產學研團隊進行粒線體的研發與工程化應用技術平台的發展,陸續與中國醫藥大學、中興大學、東華大學、馬階醫學院已有多項研發計畫正在進行,也已進駐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產業及育成中心,並在工研院建置GTP等級臨床用細胞工廠,整合臨床應用需求與產品研發技術,發展前瞻性的細胞治療產品應用於臨床治療上,目前已有多種相關健康食品上市,最新產品幹細胞培養基,可活化幹細胞粒線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