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焦點

花蓮焦點

2017-04-03
太管處太魯閣步道多「封」 遊客敗興而歸
受到侵蝕 颱風等天災影響 路基坍塌流失 修繕牛步化 多數步道僅部分開放甚至封閉 民眾嘆可惜
分享至


 

記者田德財/報導
清明節連續假期,太魯閣國家公園人潮如鯽,若干遊客說,可惜的是有的步道封閉或僅部分路段開放,無法如預期盡興享受假期,到底這幾天有哪些步道封閉?依據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公告的情況如下:
崇德步道僅開放至第二平台區 景觀型步道部分開放的有崇德步道,主因是受多次颱風大浪侵蝕影響,原下海步道觀景臺地基淘空及邊坡嚴重坍塌流失,步道臨海路段封閉管制。目前僅開放至第二平台區(公廁)之觀景臺處,約一百公尺路段。已進行步道設施災修改善工程施作,惟該區域海流潮汐變化大,沙灘活動潛在危險高,未來步道暫無規劃下海灘路徑。
砂卡礑僅開放入口至五間屋處
其次為砂卡礑步道部分開放,僅開放步道入口至一點五公里(五間屋),原路折返;太管處說,之後的路段進行災修改善工程暫時封閉管制。 白楊於一○五年十一月十七日上午九時開放,但步道僅開放至白楊瀑布觀景平台,水濂洞及公廁封閉,太管處說,遊客請提前於白楊停車場公廁使用。
九曲洞封閉5年 可望年底完工
全部封閉的九曲洞,是因為步道受損嚴重災修封閉中,該步道前後已有五年封閉狀態 。九曲洞步道何時開放?太管處表示,原廠商無力施作,依採購法解約就地結算,九曲洞景觀明隧道、步道明隧道工程進度,進度分別達百分之九九點一及百分之九十二點多,經驗收及數量統計後,三月間發包動工,如中橫公路不再有重大災損路斷威脅,可望今年年底完工。
蓮花池步道迴頭彎崩塌 封閉中
健行型步道,封閉的是蓮花池步道,受梅姬颱風災後造成迴頭彎崩塌,清溪吊橋後約三百公尺處因颱風造成崩塌五十至六十公尺,步道封閉管制。另迴頭彎嚴重崩塌,迴頭彎入口長八十公尺路基流失。
部分開放的豁然亭步道,於一○五年十月廿四日下午道開放,由豁然亭向下五百公尺,須原路折返。豁然亭步道原是一九一四年太魯閣戰爭發生時,日軍為了攻打立霧溪流域太魯閣族人所修築的軍用道路。他們從這裡沿著稜線而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到達天祥。此外,由於豁然亭居高臨下,可清楚掌握天祥(昔稱塔比多)部落的動靜,對西寶、跑馬場及附近山區也容易觀測,因此戰略位置可說是非常重要,當時日軍也曾在這裡架設砲台,砲台的位置就在豁然亭隔著公路對面的高台上,如今立有碑文「雲亭遠眺」四個大字,是中橫公路完工後所建。
長春祠僅開放禪光寺吊橋至鐘樓段
長春祠也是部分開放,步道僅開放禪光寺吊橋至鐘樓路段。三聖佛(彌陀巖)至長春祠及太魯閣樓、鐘樓路段,因颱風及落石災害,多處設施損毀並有落石潛在危險,暫時封閉,進行周邊步道邊坡調查及安全防護工程委託設計規劃,太管處請遊客配合切勿進入未開放路段並注意自身安全。連日下雨後階梯路面比較濕滑,請小心慢行。 登山型步道全封閉的是綠水文山步道,因沿線多處崩塌,步道封閉管制;該步道全長約五點五公里,需時約五小時,沿途山坡陡峭,多處臨崖險峻,遇雨濕滑,注意坍方落石。
十公里的錐麓古道僅開放到3.1公里
錐麓古道全長約十公里,僅開放到三點一公里,尤其於九點六公里處嚴重崩塌,已無路基,全程短期無法開放。該古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惟一的史蹟保存區,為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錐麓與福磯斷崖隔溪對峙,長約一點二公里,高約六百公尺,幾乎全由大理岩構成,是太魯閣峽谷最壯麗的景觀。由於地理環境及法令因素,古道修復工作極為艱辛險峻,許多路段已崩毀,因安全因素該路線封閉多年。
錐麓古道與目前全程開放的小錐麓步道不同,常有遊客搞混,小錐麓步道位於砂卡礑隧道外側,緊鄰立霧溪下游的邊坡上,這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闢建完成的步道,從太魯閣台地走小錐麓步道,可以直通砂卡礑步道口,再接著走砂卡礑步道,這條路線可以減少從太魯閣台地往返砂卡礑步道行走在隧道的距離。小錐麓步道的入口位於砂卡礑隧道內東端通風口,因此,從太魯閣台地出發,依循指示牌穿越斑馬線後沿左側人行道進入砂卡礑隧道,行走隧道中的人行道,約三百三十公尺即可到達東通風口,通風口的另一端便是步道入口。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