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教育

花蓮教育

2017-04-03
談理念、展成果 慈濟撼外國學者
講述在INGO中扮演的角色、導覽原住民族博物館與校史館 讓5國5校學者留下深刻印象
分享至


圖:與會學者參觀慈濟科大原住民族博物館與校史館,豐富多元的原住民文化展現,讓外賓留下深刻印象。
 

記者張小菁╱報導 
慈濟科技大學日前舉行「二○一七國際政經情勢及社會脈動與慈濟在INGO中所扮演的角色交流座談會」,邀請五國五校九位學者,分別來自德國、俄羅斯、日本、美國、馬來西亞,進行六場主題演講和交流座談。同時,慈濟科技大學學生以流利的英文,導覽原住民族博物館與校史館,即時更新的多媒體介面,以及豐富多元的原住民文化展現,都讓外賓留下深刻印象。 
參與這次座談會的學者有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陳麗娟、教授Alexander Pisarev、副教授崔琳、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Klaus Larres、日本拓殖大學教授Hasebe Shigeru、台灣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葛傳宇、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副教授Olga Y. Adams,以及中華工業教育研究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黃正光等。 
盼透過研討會讓學生了解國際情勢 
慈濟科大校長羅文瑞表示,目前大學生對國際情勢解讀不甚了解,期待透過研討會,讓學生得以提升。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陳紹明表示,慈濟是宗教團體、慈善團體,也是國際INGO,期待學者能深入瞭解「慈悲為懷、濟世救人」的理念。 
慈濟基金會教育志業執行長蔡炳坤表示,慈濟辦學理念是以人為本、宏觀天下,更透過品德內化的生活實踐,展現教育的本質。 
全球思考、在地行動 
INGO就是國際非政府組織(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是不屬於任何政府、不由任何國家建立的組織,且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聯合國更期許各地的INGO都能做到「全球思考、在地行動」(thinking globally, act locally.)。 
慈濟基金會宗教處專員黃晟佑,以「慈濟在全球INGO國際賑災扮演角色」為題。從一九九一年起,慈濟基金會援助孟加拉水患,踏出國際賑災的第一步,至今已援助或關懷九十四個國家地區。除了提供糧食、衣被、榖種、藥品的緊急援助,還援助建房、建校、協助開發水源、提供義診等。慈濟全球性的救援行動,從關懷台灣本土出發,發展為具國際宏觀視野的全方位人道關懷,足跡橫跨五大洲,更在二○○三年獲得聯合國肯定,成為台灣第一個被認證的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慈善團體。 
慈濟科大人文室主任謝麗華,以「『原』來如此∣暢談慈濟教育緣起與理念」為題。過去台灣教育界僅以聯考制度的分數高低作為大學、科技大學唯一入學標準,導致受助原住民屈指可數。所以,在一九九六年,慈濟科大主動爭取「原住民專班」獨立招生管道,免費提供五十名原住民學生公費資格,無須負擔住宿、伙食、服裝、書籍等費用,每月還能領三千至五千元零用金,畢業後即可進入慈濟醫療體系就業,相當於未來就業的保證。因此,慈濟科技大學多了個「原住民界的北一女」稱號。 
收藏逾六百件原住民文物 
二○一一年,經教育部核准,原住民專班再增加五十名招生名額,錄取名額共一百名。從一九九六年至今,慈濟基金會已幫助一千三百多名原住民公費生,挹注超過三億七百萬元。特別的是,原住民族博物館收藏六百多件原住民文物,栩栩如生的布農、泰雅、阿美、排灣、魯凱等人物蠟像,顯示慈濟科大對原住民族群文化的重視,更讓近八百位原住民在校學生(佔全校學生百分之二十八),增添自信心與使命感。 
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Klaus Larres解說「川普政府的美國外交政策:歐美關係中的中國因素」;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Alexander Pisarev,以「冷戰後的俄國與西方世界」為題進行演講;日本拓殖大學教授Hasebe Shigeru,分享「明治維新的顯象與隱象∣正逢日本明治維新一百五十週年偶感」;台灣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葛傳宇,暢談「連點統整∣全球資源與在地支援」,四場主題演講與交流座談,都吸引不少師生到場,更強化了國際議題的熟悉與瞭解。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