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怡伶/報導
吉安鄉農會四健會日前與太昌國小合作,前往農會高麗菜班長張登榮農田,幫忙採收高麗菜。農會表示,由於高麗菜盛產滯銷,藉由「換工採摘」服務學習及義賣,讓孩子們了解生產過剩,對農民生計的影響。農會總幹事張德奇也強調,這堂沒有下課鐘聲的戶外課程,讓孩子真的看到物美價廉的高麗菜背後,農民的辛苦與心酸,也引發孩子對在地農民的關愛,背後所產生的教育價值遠勝於一切。
將低價高麗菜轉化成無價知識
張登榮說,所種植的高麗菜,因盛產低價及人工採收成本過高,願意提供太昌國小親、師、生走進高麗菜園,透過自身實際解說,及說明所面臨的困境,讓孩子們能更深入,理解農業生產過剩現象,讓目前低價的高麗菜,轉化成戶外教室的「無價」知識。
吉安鄉農會推廣部與太昌國小合作「食農教育」教學,推動已邁向第四年合作。推廣部主任呂學龍表示,相較於國內,目前推動食農教育,多朝向親近土地、種植作物等方向,這次四健會戶外教室課程,結合農業產銷實際面,讓更多學童了解,供需失調下,農業生產及所面臨的困境為何。
「以工換食」
教導孩子正確對價觀念
活動過程,以傳統農業「以工換食」形式,協助農民採收,並提供收成所得,高麗菜每人二顆做為換工所得,教導孩子正確的對價觀念。他強調,希望透過身體力行的農業體驗活動,讓小小未來主人翁乃至大朋友,都能認識農業及土地的重要性。
以土地出發的教育,更能貼切孩子學習實踐的價值。校長梅媛媛表示,對於太昌國小環境教育課程發展與建構,逐年與在地農會合作,逐漸成熟穩定,透過教師對課程的發想、建構及農會推廣部的各項資源挹注,讓學校教學不斷轉化,並昇華課程的深度與廣度,感謝吉安鄉農會的大力協助。
太昌國小帶隊老師吳煜明則說,教學除需要重視孩子的正確思考及價值外,透過深耕的食農課程,作為人格養成的題材也是非常重要。梅媛媛強調,透過農民盛產滯銷的高麗菜,以「換工採摘」服務學習及義賣,將「食農教育」更上推一層樓,讓原本市場價值低落的高麗菜,因農民的大愛,轉換成孩子學習的重要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