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吵吵鬧鬧已數月的年金改革,行政院院會通過「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撫卹條例草案」和「勞工保險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考試院院會也通過「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不同版本都送交立法院進行最後審議定案。評論者指出,在立法院即將審議年金改革方案之前,再次提醒民進黨及政府,只有尊重、同理與寬容,才能讓改革順利進行;撕裂社會的手法不可能達到改革與進步的目的。
年金改革一開始,政府就把軍公教人員定位為「不公不義的人民公敵」,以社會對軍公教人員的仇視,作為推動改革的「引擎」。即使經過各界的再三提醒、甚至軍公教相關團體的一再抗議,很遺憾的,這個基調迄今未見改變,如日前行政院的文宣還是強調年金改革是一場對抗不公不義的戰爭。
當年政策 今成「不公不義」
事實上,台灣之所以要年金改革,是因為政府的財政已無法支應未來的退休金需求,這個問題各行各業都會面臨,並不是只有軍公教的年金有問題。更何況,如果軍公教人員所領的退休金高於其他職業別,這也是當年政府的政策所致,軍公教人員何曾「不公不義」。
對於年金改革議題,花蓮縣公教人員退休協會前理事長陳子渭說, 政府要有誠信原則,一旦改革就違反誠信承諾,年金改革與退休金的適用身分不同,前者為勞工,後者為公務人員,過去公務人員退休金改革時,新制(八十五年之後退休)比舊制(八十四年之前退休) 好,最不幸是跨在新舊制數月之間退休的。
政務官與公務員退休金應區隔
陳子渭說,政府以沒有錢為由改革,其實很難服眾,才宣布的特別預算九千億前瞻計畫、(實際上包括政府公務預算及民間投資合計總經費是三兆一七一七億元)錢從哪裡來?財政部連續三年稅收超徵累計將達四千億元,這筆大錢怎麼用?另外,政務官與考試合格任用的公務員的退休金計算,應有所區隔。
時事評論員認為,從最近各個政治陣營,針對軍公教年改的嗆辣發言,甚至不同政府部門之間,也出現了嚴重齟齬,讓人擔憂,將掀起社會波濤洶湧的爭議甚至對立。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製作了一則政策溝通電子傳單,標題是「不公義年金一定要改」,下方還寫「為孩子,改年金」。行政院並發文要求各部會、地方政府、機關等,在其官網首頁、臉書、出版品及社群網站等通路露出以加速推廣。
這則電子傳單引起軍公教團體的憤怒,認為政府文宣指控依法領取退休金的軍公教退休人員為「不公義」,非常不公平,而且有帶頭製造對立之嫌。三二九警消聯盟發起軍公教遊行活動,向蔡總統抗議年金改革;新北市議員、同時也是新北市退休警察人員協會理事長的林國春,對蔡總統出言欠當,遭總統府及民進黨抗議,要求林國春道歉。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辦公室主任林育卉,也在她個人臉書上,以相當不敬、不雅的用詞咒罵軍公教人員,引發相關團體的抗議;儘管林育卉已在巨大的壓力下請辭,但她並不認為自己的行徑有任何不妥,持續以「公理正義」之名對軍公教人員嗆聲、羞辱。
年金改革是蔡總統的重大政策,以變更軍公教人員的退休金制度做為改革的第一步。如軍公教的年金改革可以順利進行,對後續其他職業別、尤其是為數眾多的勞工的年金改革,會有幫助;因此軍公教年金改革的過程及成敗,可以說是整個年金改革政策的試金石。
年金改革出師未捷 先製造對立
時事評論員認為,社會已經因軍公教年金改革的種種爭議,出現了不同職業,不同社會階層,不同世代乃至於不同政治立場等的嚴重對立。年金改革出師未捷,但台灣未蒙其利、反受其害。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社會對抗,始作俑者正是執政的民進黨。
評論員認為,年金改革是一條困難重重的道路,政府先應謙卑承認,政府財政確實不足以支應原先所承諾的退休金;同時,更要讓民眾明白,沒有誰是不公不義,沒有誰是盜取國家資產的竊賊。改革也不是要打倒某些職業族群,而國家財政不足是大家要共同面對,努力解決的問題。為政者不需要先創造一群壞人或敵人,然後再以鬥爭手段進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