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田德財/報導
宜縣立委陳歐珀強調,花蓮要選擇一條安全回家的路,結果選了一條最不安全的路、環境衝擊最大、最會塞車的蘇花改,這不是很荒謬嗎?
宜蘭代理縣長吳澤成說,國道五號的壅塞問題已變成常態,年底蘇花改完工通車,問題會更惡化。
國五與蘇花改 兩個道路系統沒銜接上
最早規劃的「蘇花高」是有完整的交流道、休息系統,如今變成「蘇花改」之後,主管單位變成了公路局的蘇花改工程處,兩個道路系統沒有銜接上,將造成車輛開到了蘇澳後,得先在市區內繞半天,不知道車輛要怎麼走,之後恐怕連上個廁所都有困難。
到底蘇花高與蘇花改相差在哪裡?答案很簡單,就是高速公路與台九線普通省道,級別不同;高速公路是雙向二條車道以上、雙向分隔行駛、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採用兩旁封閉和立體交叉橋樑、地下隧道與匝道,時速限制比普通公路較高的行駛道路。特點是車速快、交通量大和有較高的運輸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道路品質與標準與普通省道公路差別極大。
蘇花高與蘇花改級別不同 運輸效益也不同
蘇花高速公路計畫最初於一九九○年二月由行政院核定之「改善交通全盤計畫」中將此列為「環島高速公路網發展計畫」之一。
一九九八年四月進行工程規劃,二○○○年完成;環境影響說明書於二月經行政院環保署審查通過。二○○二年五月行政院將此列入挑戰二○○八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同意本建設計畫分期分段辦理;二○○三年納入新十大建設之第三波高速公路的子計畫之一來推動,以加速建設臺灣東部與北部區域間全天候快捷的運輸道路。
蘇花高速公路原計畫起自宜蘭縣蘇澳鎮的蘇澳交流道(北宜高速公路的蘇澳交流道已預留延伸的空間),迄至花蓮縣吉安鄉,主線雙向以四線道鋪設,共設置七處交流道(東澳、南澳、和平、太魯閣、新城、花蓮、吉安)、服務區三處(蘇澳、南澳、崇德)、行控中心一處(南澳)、工務段二處(南澳、花蓮)、交控中心一處(花蓮區域交控中心)、工程處一處(國道高速公路東部工程段)、隧道十一座(總長約四十公里),路線全長約八十六公里,橋梁總長約卅七公里,橋隧占全線九十%,餘為路堤或路塹長約九公里,預估工期約需七至八年。
但是,到二○○五年十二月廿七日止並未動工,已逾環境影響評估法規定之三年內開發期限,依法應提出「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送環保署審查完成後始得開發。
該計畫「環境影響差異分析暨環境現況差異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於二○○八年四月廿五日環評審查委員會第一六六次會議決議將此計畫「退回開發單位」。
但在二○○八年七月六日,新任行政院院長劉兆玄又迅速拍板定案,預計要興建「蘇花公路危險路段替代道路」,以取代蘇花公路危險路段,最後二○一○年十一月二日花蓮縣數千鄉親,由花蓮縣長傅萁帶領走向台北街頭抗爭,訴求一條安全回家的路,同月日蘇花改環評通過,於次年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