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議晨/報導
花蓮縣文化局響應「全國古蹟日」,廿四日舉辦「循著古蹟走,探知文化力」文史導覽活動,由文史工作者張政勝、黃家榮帶領卅名學員踏訪縣定古蹟「檢察長宿舍」現場,及周邊文化資產點,平常埋沒荒草之中的「檢察長宿舍」難得曝光,成為古蹟日導覽活動的一大亮點。
檢察長宿舍「重見天日」
縣定古蹟「檢察長宿舍」位於花蓮市國治里三民街、節約街路口,原埋沒在雜草之中,因應古蹟日活動才終於「重見天日」,因其內部裝飾特殊,距有古樸之美,也令不少學員讚嘆。
張政勝說明,檢察長宿舍於一九三六年落成啟用,專門提供花蓮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長居住之用,民國八十二年新建的檢察長宿舍完工後,該處閒置之今。
花東最高司法機關的歷史證據
「檢察長宿舍」為日式木構(和式)官舍,入口門廊具有獨特之裝飾,屬高等官第二種宿舍,日西合併的折衷式住宅,因其為花東地區最高司法機關「臺北地方法院花蓮港支部」唯一的歷史證據,花東地區因為花蓮港支部的設置,不必再舟車勞頓、耗費金錢往宜蘭、臺北進行訴訟,對地方發展有著重要的貢獻。 民國九十七年經縣府指定為縣定古蹟。
張政勝從檢察長宿舍的成立到變遷談起,他指出,他們小時候因為機車還不普遍,由於檢察長出入都有專人接送,他們幾位小孩子都會好奇跟在檢察長後方,是他們難得的童年回憶。
張政勝回憶,民國四十年花蓮發生一起大地震,花蓮市災情極為嚴重,民間有一說法是花蓮若再經歷一起地震,將會有「下沉」的可能,因此當時花蓮縣府規畫整體遷建計畫,包括花蓮縣府、地方法院等辦公廳舍,均遷移至現址,除免於地震危害外,也希望帶動花蓮民眾遷移至美崙地區發展。只不過,當時政府計畫並沒有激起民眾響應,花蓮人仍依舊居住於現在金三角、溝仔尾一帶等老地方,照常過自己的生活。
特別的是,縣定古蹟「檢察長宿舍」預計今年底展開整建工作,文化局在導覽活動上,也邀請監造單位詹益忠建築師事務所土木技師葉永韶,從檢察長宿舍的建築構造及未來整建的計畫進行說明,引領民眾了解有形文化資產修復技術、工法及倡導良善保存觀念,探索花蓮的檢警歷史。
沿途介紹花蓮港神社等舊址
除檢察長宿舍外,張政勝、黃家榮也從縣定古蹟「檢察長宿舍」至「花蓮舊監獄遺蹟」區間並進,沿節約街、明禮路、美崙溪堤道等繞行花蓮市區,沿途介紹日治時期花蓮港神社、花蓮港公學校、花蓮港市役所、花蓮港地方法院等舊址,講述區域街路變遷及文史故事,與民眾一同構築一九三五年後花蓮港市街的繁榮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