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地哈燒 花蓮焦點

花蓮焦點

2017-04-14
「救命」優先 急診醫病認知有差異
病人感覺很痛 醫師眼中「還好」
分享至


 

記者田德財/報導 
綜合相關學者、 專家、醫舉界研認為,急診醫療容易發生失誤,其原因包括尋求緊急醫療的病人病因複雜,需要緊急處理,問診時間不足,檢驗受限,早期病情不明顯,診斷困難,病人和醫師常是初次見面,在急診場合,認知有差異,無法建立良好病醫關係,溝通難免有隔閡。 
研究指出,急診室的溝通過程複雜,不良的溝通經常損害對病人的照護,遺漏重要病情資訊,延誤醫療且缺乏效率。近年來台灣急診室的醫療糾紛案件急速增加,急診醫療暴力更是時有所聞,醫病關係越趨緊張。雖然急診醫病關係短暫且急促,但醫病溝通的順暢與否卻會影響急診醫療品質和病人滿意度,顯見急診室的醫病溝通是必須正視的人際問題。 
急診醫療是指須立即執行適當處置之醫療,以拯救生命、縮短病程、保留肢體或維持功能為最重要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醫師與病人的互動受限於時間和情境,醫師必須很快地為病人做診斷,與病人互動的時間很少,也因此容易忽略病人或家屬的其他訊息,導致衝突的發生。 
從臨床經驗來看,急診中可能有些是還來不及建立醫病關係,就必須先為病人做醫療處置,後續再來面對醫病溝通,因此急診醫病關係與一般科別的醫病關係有著極大不同,研究分析台灣卅六家急診醫院的病人抱怨,發現溝通不良是常見原因的第二名,這些抱怨包括醫師態度不佳、不禮貌及粗魯等。 
行為研究發現,有的急診醫師的同理心表達不足,缺乏社會及心理層面的關懷和醫病互動成效的反思,且醫師被期待要能專注傾聽、以適當之言語、良好的態度與肢體技巧來回應病人。 
由於急診醫學專科醫師的專業教育訓練與其他科別醫師不同,強調檢傷分類的急救性,因此在這個觀點上,急診室醫師通常將注意力放在分辨病人的傷病程度,而非病人的心理層面;這點與病人期待的心理感受也有很大的出入。因為生理感受到的疼痛程度並不等同於傷病的危急性及嚴重性;因此很常發生病人感覺生理受到極大的痛楚,但在急診醫師眼中,卻只是「還好」的傷病。 
另外,由於急診醫療費用較高且病情較緊急,病人及家屬對於醫療需求的期待便提高,當服務無法滿足其要求時便會發生醫病關係衝突。急診醫病關係較其他醫療情境具特殊性,如醫療情境忙碌、溝通時間不足、經常忽略其他醫病互動訊息等,因此無效的溝通,通常被視為醫療疏失的重要關鍵。若醫師想要建立良好且有效的醫病溝通,就必須具備更純熟的溝通技巧。 
另外,急診室特殊的環境因素也是造成內隱反應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急診室醫療情境忙碌,講求時效性及疾病的治癒率,在醫師處理病人時間急迫的影響下,醫病間的關係是匆促且短暫的。等人發現,在急診室內醫師與病人的互動快速,平均每一位病人的檢查時間僅有七分卅一秒,相對地壓縮病人或家屬的發言時間。因此,急診醫師與病人進行溝通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掌握病情資訊、有效地治癒傷病。 
醫界認為,急診室的特性就是「快、準、穩」,而急診醫師的核心價值是「搶救病人的生命」。因此受到時間和情境因素的影響,以「救命」為優先,導致急診室的醫病關係與一般不同,醫師為主導雙方關係;因此當病人及家屬在面對急診室醫病衝突時,多半會以內隱的方式作回應,選擇以聆聽醫師的意見為優先。


關於我們  |  廣告刊登  |  客服信箱  |  免責聲明  |  隱私權聲明

立康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16060735
www.ksnews.com.tw
TEL︰(038)340131 ext 317
FAX︰(038)341406
地址︰97048 花蓮市五權街三十六號
對本網站的意見請寄︰888housesksd@gmail.com
客服電話:03-8331236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五 8:00-11:30;13:30-17:30)

掃描分享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