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怡伶/文
吉安鄉公所在銘師父餐廳,舉行吉安鄉辦理「客家文化人才培訓計畫」暨「客家產業創新育成計畫」各班的培訓成果展,展現在地特色的客家美食、創意料理、客庄女紅文創商品、客家花布燈籠等產業,及客家舞蹈、樂器、歌唱及地方戲曲等文化表演,在學術與實務結合下,開創地方客家文化、產業新風貌,並落實客家委員會補助計畫的精神。
全部學員人數近3百位
鄉公所客家事務所指出,向客委會申請有文化及產業二部份,在產業人才培訓開設四班,課程有客家傳統美食、創意美食料理、客庄女紅、客家花布燈籠等;文化人才培訓開設十一班,從樂器(胡琴、弦琴、柳琴、中阮、八音)、舞蹈(客家舞、花鼓舞、桐花舞)、歌唱(音緣傳唱)、到地方戲曲都有,合計全部學員人數近三百位。
客委會副主委范佐銘到場祝福並表示,黃馨鄉長非常重視客語文化傳承,辦理聯合成果展,看到產業客家花布、燈籠、創意及傳統客家美食都非常棒,感謝鄉長及指導老師的努力,及在地學員共同參與;透過成果發表,展現研習課程成果,也將客家文化發揮的更好,客委會也會一起來努力。
黃馨感謝客委會的協助與幫忙,並表示多次向客委會爭取經費開班,請專業老師指導,就是希望保存與發揚客家文化藝術,對人才培訓及各種客家手工藝品、舞蹈、美食、戲曲等,不僅呈現客家文化,也讓過去日常生活,所孕育的客家文化特色得以流傳。
文化的關鍵在於「人」
立委蕭美琴也說,文化的重點不只是在硬體建設,「人」是最關鍵的,對於文化的傳承不管是語言、飲食、生活習慣、各式各樣精緻的文化,人是最重要的,樂見客委會與吉安鄉公所一起合作,讓文化可透過人才的培訓,繼續傳承下去,也造就花蓮更多元、更豐富的在地特色。
成果會發表中,黃馨親自一一頒發感謝狀給培訓班的講師莊忠銘老師(客家創意料理班)、吳建國老師(客家傳統美食產業培育進階班)、彭榮美老師(客庄女紅班)及林志遠老師(客家花布燈籠班)擔任產業人才培訓班的講師;江正豐老師(胡琴及弦琴班)、張玉雲老師(客家舞蹈班)、喻碧蓮老師(客家花鼓舞、桐花舞及舞話客家藝能班)、張宏泰老師(客家音緣傳唱班)、潘熊茨帆老師(客家柳琴、中阮指彈藝能班)、王月娟老師(風之采舞蹈技藝班)、田文光老師(客家八音班)、簡育琳及林紋守老師(客家地方戲曲班)擔任文化人才培訓班的講師。
黃馨感謝所有老師的耐心付出,教導許多過去只拿鋤頭鍋鏟,或是進廚房看電視的大哥大姐,讓大家有自信及勇氣站上舞台展現所學。她強調,播下的種子,在吉安鄉一定會開花結果,客家文化及產業融合,交織著不一樣的火花,公所有責任,要讓這些火花繼續傳承下去。
(吉安鄉公所 廣告)